核电出海有加速迹象。上证报记者昨日从2014年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暨第三届中国能源经济论坛能源装备分论坛获悉,目前我国二代加、二代改进以及三代核电机组国产化率已超80%,工程基本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为核电走出去奠定了基础。同时,三大核电集团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中广核与罗马尼亚切尔纳沃德核电站的合作接触已进入最后阶段,明年有望开工。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上官斌介绍说,“国家能源局大力支持核电设备的国产化,将每一个核电新开工项目都定位为国产化的依托项目,并在每台机组上设定具体目标。”他称,中广核最新开工的阳江5、6号机组国产化率已超85%,除了大口径调节阀、安全仪表等设备需要进口,工程基本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基本具备出口条件。
今年以来,高端装备出口成为出口转型升级、抵抗经济下行压力的重大抓手,走出去脚步在最高领导人“营销”下有加速迹象。然而,高铁出海已有实质性建设,核电出口还处于前期合作阶段,唯一成功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是二代机型,只是工程出口而非技术出口。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出口迟缓,正是因为国内技术路线迟迟没有统一,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机型华龙一号和CAP1400示范项目开工延宕,而国际惯例是出口的核电堆型需在国内有依托项目。
中国核电技术装备“走出去”产业联盟内部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三大集团走出去方面都在力推,出口比较有希望的是英国、土耳其、南非、阿根廷几个国家。不过何时实现还得看中外双方谈判,企业自身实力和外方决策,“更多是积累和运气的结合,难快速见效”。
齐鲁证券研报分析,投建一个百万级的核电站,建设期在5年,每年平均投入资金量24亿元。在核电国产化中,江苏神通的核电球阀、蝶阀垄断国内市场,近期中标中广核阳江3-6号机组和广西防城港1、2号机组。中核科技参与CAP1400工程建设,压水堆核电阀门、铸件生产有资质。东方电气,中国一重在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核锻件、堆内构件等关键设备上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