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一份《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导则》(简称“《导则》”)的电力行业标准草案,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对外发布,公开征求意见。
中电联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刘永东告诉记者,该《导则》由中国电力科学院武汉分院(即原“武高所”)负责具体编写与拟定。记者电话采访了该《导则》编写与反馈联络的专工张丽华,她表示,该《导则》在业界引发了一定的关注和反响,目前《导则》编写团队,即全国电力架空线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线路运行分技术委员会,正在整理收到的修改意见与建议,预计将在11月组织专家进行会审,再根据会审意见进行修改,并于春节前后形成报批稿。如一切顺利,按计划能够在2015年3月左右正式出台,成为我国输电线路运维领域首份关于无人机应用作业的行业标准。
2013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运检部就曾下发一份关于输电线路直升机、无人机和人工协同巡检模式试点工作方案的文件,明确圈定了包括湖北、山东、浙江等10个省份检修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利用2~3年时间开展输电线路新型巡检模式规范化应用试点工作,成果验收与总结将在2015年进行。
领航电力线路巡检常态化
据了解,在国网公司范围内,采用直升机进行架空输电线路巡检的探索已经进行了6个年头。国网通航公司长期致力于大型有人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的平台研发与巡线应用,且技术更新颖、操作更简便、性价比更高的无人机巡线作业应用,则通过各网省公司的检修公司分别展开。
无人机巡检主要分为直升机巡检和固定翼巡检两种。得益于长时间悬停拍摄的可操作性,无人直升机主要应用于对电网设备的可见光和红外精细化巡检,而固定翼无人机由于难以控制悬停操作,则适合大范围、快速的通道巡检。因此,在各网省公司的无人机巡线发展序列中,无人直升机首当其冲,也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应用。
记者通过了解发现,在山地、丘陵地貌普遍的省份,无人直升机巡检工作往往开展得 枝繁叶茂,例如浙江、福建、湖北正是代表。荆楚大地作为国网范围内网架结构的中间节点,还承载着4条特高压线路的运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多年浸润的科研储备,为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开展无人机应用研发与巡检作业提供了重要的天时地利。为此,记者在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无人机巡检专业团队的带领下,前往武汉500千伏军山变电站,实地领略了一把无人机巡检的“现场直播”。
7月31日上午10点,“室外温度43摄氏度,风速10米每秒,地面工作站一切正常,大家各就各位。”在军山变的围墙外,一架搭载着高像素数码相机和拍摄云台的四旋翼无人机静静停在水泥地面上。
围绕着它和地面站,无人机团队工作人员各就各位,交替发出实况播报与指令。担任本次巡检任务“飞控手”的吴军,是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科技开发公司科技咨询部主任,也是无人机团队的主创成员之一。累计上百个小时的飞行控制训练与实战经验,已经将他锤炼成一位熟练的飞控手。“要知道,目前市场上飞控手一次作业的平均报价高达几千元,我们积极培养自己员工成功飞控手,可以节省一大笔人工成本呢。”吴军说。
一切准备就绪,“三、二、一、起飞!”无人机团队的另一中坚力量李柏松镇守地面站指挥中心发出指令,无人机轻盈迅速地飞离了地面,地面站随时播报其爬升速度:“每秒5米、每秒6米、每秒7米……”很快,无人机到达约50米高度,速度保持在每秒7.5米,紧接着开始悬停,地面站的屏幕上出现了无人机传回的实时航拍图像,一张图片分辨率高达2500万像素。十分钟后,图像采集完毕,在地面站与飞控手的配合下,无人机徐徐落地。安全着陆并不意味着当天的巡检任务已完成,工作人员需要带着设备回到办公室,将拍摄内容从相机储存卡中导出。通过高清晰度图像的前后比对,有针对性地查找线路故障点与缺陷,为检修班组执行消缺任务提供了可靠高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