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些发明和创造都是基于特锐德人对电网的深入理解,都是来源于特锐德在电力系统集成方向的创新,竞争对手只要听1小时就全明白了。但现在特锐德已申报了30多项专利,占领了最短的路,他们要想追上我们至少得一年时间。”于德翔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虽然早在2014年两会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就曾表示,充换电系统将对社会全面开放,但此后的几个月,社会资本进入这一行业的热情并不高。一方面是电价没有确定,人们不清楚充换电站的投资回报,无法对盈利前景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与国网、南网等巨型央企同台竞争。这些问题同样困扰着特锐德,但于德翔从来就不是一个被动等待的人。“特锐德开发出什么,市场就需要什么,用我们的前瞻性和对行业技术的把控,引领行业发展!”
构建“汽车帝国”
幸运的是,在特锐德即将展开它的商业模式之前,国家电网停止了对充电桩的第三次招标。于德翔底气十足地说:“原则上,特锐德不轻易卖充电系统,我们会像国家电网一样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充电设备和系统全部免费安装!”
于无声处听惊雷。特锐德的主动出击让所有参与者心中一颤:它难道要接国家电网的“盘”?顿时,一股神秘感笼罩着整个行业,人们好奇,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僵局是否真的会被一家主营箱式变电站的民营上市公司打破。
从特锐德投资6亿元成立的“青岛特锐德汽车充电有限公司”的报告中看,公司确实有4亿元投向了充电终端建设,那么它将如何收回投资?
之前,电网公司布局充换电系统的目的是赚取服务费,与电动汽车销售是两套独立运营的体系,然而本应该协同发展的两者,却总是出现步调不一致的情况,电网公司最终也没有获得盈利。在于德翔看来,如果单方面推充电系统,不推电动汽车,那些看似先进的充电设备也只不过成了摆设,因此,特锐德的战略是“车充同步”。在布局汽车充电系统的同时,于德翔也在与各大汽车厂沟通,争取以最优惠的价格大批量购入电动汽车。“我认为特锐德所做的一切,都应该由电动汽车来推动。” 于德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