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距离世界制造强国最近的产业,我国发电设备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单就苏丹来说,其电力市场上,已基本是中国企业的天下——而这也只是我国电力装备“走出去”的冰山一角。
我国的电力装备,尤其是火电和水电装备早已扎根印度、巴基斯坦、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苏丹、尼日利亚及巴西、洪都拉斯、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可谓遍布亚非拉,而输变电装备也已叩开了欧美发达国家高端市场的大门;相关的电力装备企业也已在国际舞台上与国外公司并肩而立,同台竞技。
目前,我们的销售模式也从过去单一的设备采购向提供成套解决方案过渡,EPC、BOT等商业模式正逐渐增多,且不少企业已在国产建厂等;而施工的工程项目也由火电站发展到水电站、燃机电站,火电机组的容量也从几千千瓦的小机组发展到660兆瓦的超临界机组。据不完全统计,出口数量已达近亿千瓦。
就此话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姚金龙。
三步走 电工装备企业驰骋海外
中国工业报:还请介绍下我国电力装备“走出去”的基本情况。
姚金龙:我国的电力装备“走出去”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力设备和产品走出去。这一时期从最早的加工贸易,逐渐过渡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出口。第二阶段是工程总承包。在做国外工程的同时,国内企业带出去了电工设备和产品。第三阶段则是直接在国外投资建厂或者并购等。
但从我国电力装备“走出去”的现状看,绝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目前还停留在第一阶段,即主要出口多种形式的产品,能发展到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优势企业相对较少。今后电力装备“走出去”要在巩固第一阶段的同时,大力扶持优势企业特别是设备制造企业站稳第二阶段、第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