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检测,新疆某8MW光伏电站,3178块光伏组件中红外成像抽检2,856块,其中19%存在虚焊热斑效应;青海某50MW光伏电站发现29%光伏组件出现明显蠕虫纹隐裂,甘肃某10MW光伏电站,抽检发现高达58%的光伏组件出现功率明显衰减。
业内分析表示,通常而言,组件的光电转化率年均衰减应该控制在0.8%以内,然而前述光伏组件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
严重影响投资收益
光伏发电是相对成熟的技术,拥有可预测的能源产出和稳定的现金流,被国内的一些发电集团称为晒着太阳的现金奶牛。在国外,光伏电站证券化之后,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金融产品,被众多基金持有。
对于生命周期达到25年的光伏电站而言,组件质量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如果组件寿命不达标,或者光电转化率衰减过快,则一切的投资测算都是构建在沙滩上的城堡。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认为,银行和投资者对光伏电站有顾虑的重要原因,仍然在于电站的质量,而这一点却并没有引起电站开发商的足够重视。
分析人员表示,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光伏电站中,具备投资安全边际的潜在可收购对象非常少,除了政策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外,投资方最大的担忧是对这些光伏电站的质量缺乏足够的信心。
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未经实绩验证的材料,得不偿失。分析师表示,使用未经实绩验证的背板材料,每瓦成本或许能节省0.01元到0.12元,但这仅相当于光伏组件1-29天的发电量。但质量问题直接带来的后果则可能会导致电站寿命缩短、电力输出大幅衰减率;同时也可能导致电站的内部收益率从预期的11%左右降低跌至5%以下。
业内专家建议,“与其依赖质量问题发生后的质保,不如选用经过长期户外实绩验证的材料,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组件购买者(系统商和投资者)必须深刻了解组件的材料清单,并选择优质材料,才能降低风险,确保更高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