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成功不可复制 “Copy to China”走不通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电动车大规模普及面临着两大核心障碍:一是缺乏大规模充电网点;二是充电速度慢。
汽车制造商普遍寄希望于电网公司能主动承担建设充电网点的责任,然而充电站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投资巨大且难以收回成本,在没有看到明显市场前景的情况下,电网公司断然不会冒险去大规模建设充电网点。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僵持的局面;因为暂时没有市场,电网公司不愿冒险大规模建设充电网点,而没有大规模的充电网点,消费者就不愿购买充电困难的电动车,因而也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市场。
虽然许多汽车制造上都宣称通过快充的方式,15分钟左右即可充满80%的电量,但这将造成高电压、大电流的直流充电机大规模集中接入电网,给配电网带来较大负荷冲击,造成配电网的严重过载,同时也会严重缩短电池的寿命。因此在电池领域没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情况下,电动车的充电模式应该以慢充为主,快充为辅。
Tesla的成功在于它很好地规避了电动车面临的困难:特斯拉的市场定位于高端跑车,能购买跑车的消费群体都是各个行业的精英,可以说是非富即贵,这类消费者基本上都拥有别墅豪宅,在别墅内停车场内即可以设立造价低廉的充电桩。由于跑车特殊的使用需求,基本上不需要长距离连续性的工作,因此也不需要临时性的快速充电。消费者完全可以不依赖外部的充电环境而在家内自行解决。这是它能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所以,中国市场特定的消费环境,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EV在中国市场普及所面临得根本问题。一些设想将“Tesla思维”或“准Tesla思维”复制到中国,很难获得互联网公司“CopytoChina”的成功。
EV的未来在“外围市场”,不是汽车“核心市场”
分析到这里,我们不仅要问,EV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专业人人进一步分析认为,能够避开电动车充电障碍的市场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有固定的停车场所,便于建充电桩,利用已有的停车场解决夜间慢速充电的问题;
二是有有比较固定的行车路线,车辆用途单一,可以在固定的地点设立充电站,便于集中充电。
公交车、出租车、校车、企业接送班车、短途市际大巴、市政特种车等都属于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市场。我们不妨把这个市场称作电动车的外围市场,而把占据乘用车90%以上市场份额的普通乘用车市场称作核心市场。专家建议,自主品牌车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主动占据上述外围市场。这一市场竞争对手相对较少,也比较容易获得政策的支持,因此也是最容易开发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