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在山东淄博220千伏白马输电线路通道内,一架无人机驶向半空,按照“AI诊断型”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事先设定好的巡检航道,开始逐基巡检线路铁塔。
220千伏白马线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南部山区,其线路通道海拔较高、地形复杂,人工巡检难度较大。该线路于2022年9月完成无人机自主巡检航线调试。有了无人机助力,这条线路的巡检效率大幅提升,线路安全也更有保障。
淄博供电公司是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无人机自主巡检的试点单位。2022年以来,淄博供电公司数字化部、运检部、输电运检中心等多部门员工组成联合技术小组,利用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建设“AI诊断型”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实现淄博电网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该平台运行至今满一年,明显提升了输电线路巡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云边协同分析图像
精准定位关键部件
“AI诊断型”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基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应用系统统一开发平台开发,部署在国网山东电力5G专网上,功能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搭载了智能识别、智能分析、预警通知等功能模块。其中,平台上的智能识别模块利用云边协同技术,可以与无人机上加装的智能识别模块实时交换信息。
绝缘子、金具等关键部件是巡检的重点,关键部件识别和定位的精准度是保证无人机巡检效果的关键。实现无人机自主精准识别、定位关键部件,靠的就是智能识别模块。
无人机上加装的智能识别模块依托计算机视觉目标检测技术研发,集成部署了线路部件属性结构和位置关系量化压缩模型。在实际工作中,“AI诊断型”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智能识别模块与无人机上加装的智能识别模块基于无人机回传的画面精准识别、定位关键部件,并调整无人机长焦镜头焦距,将关键部件呈现在镜头画幅中央后再进行拍摄。
同时,智能识别模块还可以对无人机自主巡检采集传回的图像信息进行人工智能识别,确保巡检图像清晰、拍摄对象准确。
年初以来,通过无人机自主巡检,淄博供电公司已发现线夹、绝缘子等关键部位隐患8处。与人工巡检相比,无人机巡检的检测效率、准确度明显提高,可节省60%以上的人力。
依托5G电力专网
高速回传巡检图像
3月7日,淄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监控室值班员王一夔收到“AI诊断型”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推送的信息,其中一条图像信息显示220千伏源铁线1号中相小号侧引流板温度异常,无人机红外测温达167摄氏度。他立即将这条信息报送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李思毛。
李思毛立即安排运维人员赶赴现场。经运维人员现场检测,人工红外测温数值与无人机自主巡检传回的数值基本一致。随后,李思毛安排带电作业人员快速消除隐患,保障线路安全稳定运行。
“从原先的人工筛图到现在的图像信息自动回传,隐患排查、处理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李思毛介绍。以前无人机巡检结束后,巡检人员还要返回办公室,从无人机巡检拍摄的海量照片中挑选疑似存在设备隐患的照片。之后,巡检人员再到现场,对照照片逐一消除隐患。
“AI诊断型”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依托5G网络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等优势,将无人机前端采集的高清晰度图像信息快速传回后端平台,增强了无人机自主巡检的实时性。通过5G网络,无人机自主巡检图像传输速度达到了每秒20兆,视频加载速度相比4G网络传输提升30%。
同时,“AI诊断型”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还可以展示无人机自主巡检线路及巡检点位,动态检测无人机飞行状态、巡检时间,并自动与历史巡检数据对比,生成巡检报告,助力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
应用人工智能算法
自主识别输电线路常见缺陷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博山区五阳湖迎来一批北归的候鸟。3月20日,淄博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员工杨沂霖、尹晓钢在五阳湖附近开展无人机自主巡检,排查周边输电线路隐患,重点防范鸟类活动影响线路安全运行。
“无人机一旦发现隐患,就会把照片第一时间发送到我手中的操控终端上。”杨沂霖说,“AI诊断型”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实现了5大类21小类的输电线路常见缺陷自动识别、动态预警。
“AI诊断型”无人机智慧巡检平台上有一个输电线路图像特征隐患库,汇集了大量的输电线路隐患图像数据。该平台可应用多种人工智能算法自动比对无人机巡检拍摄图像与图像特征隐患库内的图像,并智能分析缺陷类型,自主识别故障点。统计数据显示,该平台的缺陷隐患识别率已稳定在85%以上。随着无人机自主巡检样本的积累,平台会持续优化分析模型,提升缺陷隐患识别率。
自2022年4月该平台试点应用以来,已支撑无人机自主巡检1500多个小时,累计对比分析巡检图像2万余张,协助运维人员发现并消除各类隐患缺陷43处。(崔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