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中国新能源车推动全球汽车业“跃迁”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3-08-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

  编者按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已经向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合作优势转化,并成为全球汽车业变革的引领者。在全产业链不断创新突破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巩固自身优势,同时也在向全球汽车业分享技术。中外车企合作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车企开始与全球汽车业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速全球汽车业转型升级。

中国新能源汽车“一路疾驰”

  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达到500万辆,2022年2月突破1000万辆,到2023年7月迈上2000万辆新台阶,仅用了1年零5个月。

  业界称,中国汽车工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而新能源汽车则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赛道”。

产业按下“加速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增长42.4%和44.1%。

  产销旺盛的同时,出口攀升意味着中国品牌国际认可度的提升。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出口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0%。

  新能源汽车在展会上的表现同样火爆。近期,第20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广汽埃安展区,不少参观者咨询购车。销售员赵海权兴奋地说:“一天就订出50多台车。”

  今年以来,各大汽车展会上,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展台上,各大跨国车企“组团”来参观交流的频次显著增多。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部部长朱一方表示,近年来,政策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品质优势逐步显现。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突破2000万辆,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正在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透视高质量发展“密码”

  2008年,中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至今,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靠的是什么?

  一是政策的大力支持。“产业快速发展,政策引领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说。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部门先后推出了70余项支持措施,各地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从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到组建动力电池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一系列举措让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步伐更坚定。

  二是市场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随着中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和应用,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而来自消费端的支持也充分调动了产业转型的积极性,进而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创新。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凯说,从材料体系到电池结构,高速增长的市场,推动了动力电池行业走向前沿。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经过多年培育,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优势。

  “再难不能省研发。”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说,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奇瑞每年将销售收入约7%用于研发投入。

  四是产业链持续完善。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中国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

  在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上海提供芯片、软件;向西约200公里的江苏常州,提供动力电池;向南200多公里的浙江宁波,提供车身一体化压铸机。

  “过去竞争靠的是专项技术,今天更要靠‘链’。”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徐军说,依托集成创新巩固和扩大产业链优势,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巩固优势乘势而上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并持续吸引全球头部车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继日本丰田与广汽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型,德国大众在安徽建立新能源汽车全球研发总部之后,大众集团日前又以7亿美元收购了小鹏汽车4.99%股份,合作开发电动车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燃油车时代,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合作,往往是单向技术输出,中国以市场换技术。而此次小鹏和大众合作,获得技术以扩大市场成为大众的主要目的。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合作,中国汽车产业将给世界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更多力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世界市场份额比例已高达63%,产业优势越发明显。

  “巩固发展优势,更需补齐短板。”朱一方表示,相较跨国车企,本土品牌在品牌价值、技术研发、全球产业布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巩固优势,提升品牌认知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下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付炳锋认为,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发展短板需要持续发力补足。产业转型带来的产能过剩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需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破题。

  而在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看来,车企不仅要拥有技术和产业链优势,更要在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上做好长期布局。

 中外车企合作方式发生变化

  日前,大众汽车用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4.99%股份合作开发电动车一事,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

  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并在局部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此类合作未来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同时,这一事件也释放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信号。

 吸引全球市场目光的交易

  据悉,在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的战略合作中,大众汽车不仅向小鹏汽车增资7亿美元,还将通过交易获得小鹏汽车包括智能座舱和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等在内的电动平台技术。

  以全栈自研为理念的小鹏汽车被誉为“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之一,在智能驾驶系统等方面拥有技术优势,目前已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开放智能导航辅助驾驶功能。

  小鹏汽车投融资副总裁张晓枫说,双方将基于各自核心竞争力和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车型,以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相关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投产。

  德国企业向来以严谨细致闻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说,在确定与小鹏合作前,大众汽车的CTO来了很多次,对小鹏的产品做了大量的测试。“他们把我们的车拆开来,连每个零件都研究透了。”

  这一次合作,对双方来说无疑是双赢。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与小鹏汽车的携手,让公司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强有力的合作伙伴,能更快向市场推出符合需求的新产品,同时还能优化开发和采购成本。

  而从小鹏汽车的角度来看,“此次合作,在品牌层面可明显提升全球知名度,在技术层面有助于提升对公司本土创新和技术领先的市场认知,在商业层面则能带来稳定的预期和技术服务费等直接价值。”张晓枫说。

  合作一经宣布,便吸引了全球市场的关注。《华尔街日报》等欧美主流媒体报道称,此次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是中西电动汽车行业联盟的典范,再次表明中国电动汽车的崛起已经扭转了汽车行业的格局。

  “未来这样的合作会更多”

  “未来这样的合作会更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需求的迅猛发展,德国、日本等世界汽车大国的跨国巨头也开始加码布局。

  据悉,大众汽车计划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与合资企业一起在中国电动出行领域投资约150亿欧元。

  此外,在今年7月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贝瑞德还透露说,自2021年收购了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约25%的股份,公司前不久又投资逾75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成立了一家全新的研发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其目的就是聚焦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而这是大众汽车除德国总部外最大的研发中心。

  日本丰田公司也在一边与比亚迪各自出资50%成立合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一边与广汽集团和广汽丰田三家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中外车企合作的方式和内容正在变化,在技术领域正从单向输出变为双向合作。

  “在燃油车时代,国外车企与中国车企的合作基本都是单向输出技术,而这次是‘年轻的’小鹏向国际老牌车企输出自己独有的技术。”何小鹏说,过去中国车企挣钱都是以硬件为主,小鹏汽车此次向大众汽车提供软件技术并获得技术服务费,首次实现了通过软件来挣钱。

  据了解,小鹏汽车一直坚持“技术主义”,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公司研发人员占比约40%,仅2022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就达52.1亿元,到2022年底已累计申请专利4258项。

中国汽车积极拥抱世界

  当下,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浪潮下,全球汽车产业正迎来百年变局,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正成为变革的引领者。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28.3%,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不仅市场增势喜人,在锂电池、智能驾驶等领域,中国企业也已具备产业链链主实力。

  业界认为,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高歌猛进,类似小鹏和大众的双向技术合作将越来越多,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力量。

  崔东树说:“中国车企逐步掌握并不断提升的一些优势技术和创新能力,给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平等、双向合作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并推动中国车企一步步撬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

  何小鹏表示:“小鹏汽车和大众汽车的战略合作,再一次证明,中国汽车产业依旧拥抱世界,愿意与世界分享技术、共谋发展。”

 东风“跃迁”锚定新能源转型

  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猛士科技智慧园区正式开园、举行“与知音 共岚图”用户之夜……这几天,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行动频频、热点不断,展现出东风公司全力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窗口期,“背水一战”打赢事业翻身仗的坚定决心。

  东风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969年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当年,“二汽人”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在既没资源又没技术的情况下,手工生产出EQ240越野车,在中国汽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风公司奋力“弯道超车”,积极与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合作,加大自主品牌的研发和推广,积累了一系列核心技术,推出一大批“爆款”车型,以高光之姿闪耀燃油车时代。

  时过境迁,这几年的汽车行业已发生深刻演变:合资非豪华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下探、商用车市场恢复缓慢,燃油车企产销量及业务利润普遍下降;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激烈,新能源车赛道进入“红海”竞争。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了立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带动高端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东风公司积极发挥“龙头”作用,持续发力,先后于2020年和2022年分别推出岚图和东风猛士品牌。如今,岚图经营业绩持续攀升,已连续5个月销量超3000辆,东风猛士917车型也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前不久,东风公司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对乘用车新能源事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举全集团之力,将东风公司优势资源集中于新能源业务。未来,将由东风公司领导挂帅,集团总部上阵,一体化管理东风品牌下东风风神、东风eπ、东风纳米等乘用车自主品牌。

  对此,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在内的业界人士认为,以东风“跃迁行动”为代表的企业科技创新战略,是贯彻国家战略、谋划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具体措施,体现了汽车行业“国家队”的责任和担当。相关改革调整,将有助于对内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对外强化品牌导向与用户运营,进一步夯实东风公司豪华、高端、主流、小型全领域覆盖的新能源乘用车品牌格局。

  为了抢抓窗口期,让新能源汽车“风头”更劲,东风公司开始瞄准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完善成本管理,实施开源节流;摒弃拿来主义,强化自主研发。

  不过,业界建议,东风公司还需持续不断在品牌、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下实功夫、下苦功夫,只要集中最优势资源,进一步推进“产品跃迁”“品牌跃迁”“价值跃迁”,东风公司一定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闯出新天地。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