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到2025年——
●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及运营里程达到850公里,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达560公里;建成1000公里自行车骨干网络
●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2%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
●全市新能源汽车达到80万辆,力争达到100万辆,建成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7万个以上
记者从成都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日前印发的《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成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提升至42%左右,到2030年提升至45%左右,将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围绕碳达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方案》提出碳达峰十大行动:实施规划引领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能源清洁高效提升行动、产业降碳强链提质行动、交通体系绿色转型行动、城乡建设集约低碳行动、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行动、生态普惠固碳增值行动、减碳激励机制建设行动、低碳零碳试点示范行动、绿色低碳全民参与行动。
绿色交通出行是“减碳”重要途径。《方案》提出,成都力争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及运营里程达到850公里,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达560公里;建成1000公里自行车骨干网络;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2%以上、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全市新能源汽车达到80万辆,力争达到100万辆,建成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7万个以上,力争市管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换)电设施全覆盖,公路客运枢纽站充(换)电设施实现50%覆盖。
能源清洁高效提升方面,《方案》明确具体路径和目标:重点依托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动川西气田、天府气田勘探开发,逐步形成全域覆盖、稳定安全的天然气供应网络等。到2025年,成都全市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50亿立方米/年,形成天然气产能20亿立方米/年,电网安全负荷提升至226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成都电网基本具备5%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方案》提出,成都将全面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到202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为此,成都将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设光伏高端能源装备产业引领区,构建“光储用”高端产业链,形成上中下游适配协调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锂电产业,研发关键材料、锂电池、电池管理与控制系统,推广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示范应用,按部署实施“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工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建设中德合作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标准及测试验证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电池、电机、电控设计生产协同配套。(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