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供电局党员服务队到正在建设的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进行供电线路规划。 马华斌 摄
春日的钦州,喜讯频传。广西最大单体投资项目华谊能源化工新材料基地投产在即,钦州港港口吞吐量迎来开门红,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建设如火如荼……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广西电网公司钦州供电局积极加快电网建设,积极提升供电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安全可靠供电。稳增长、保民生,充足电力助推乡村振兴。
电网建设再提速
花果飘香的山头上,矗立一基基新建的铁塔。穿山而过的铁路上方,一张“防护网”横跨铁路而过,悬挂在耸立铁路两旁山头上的两基铁塔中间……
这条正在“封网”放线的亚江变电站至华谊能化站的220千伏输电线路是华谊化工项目的第二条输电通道。
2020年8月8日,广西电网公司钦州供电局建成投运了220千伏港口变电站至华谊能化站的“港能线”。亚江站至能化站输电线路建成投运将与港能线组成“双电源”,更安全可靠地保障华谊供电。
“这条线路计划在本月底建成投运。”钦州供电局副总工程师、基建部经理黄景标介绍说:“正在放线的线路横跨铁路和10千伏线路,我们采取‘封网’施工。”
山风扑面,灯光晃动。夜幕下跨越铁路的电网施工现场紧张而有序。闪烁的灯光中,披挂整齐的电网建设工人登上耸立铁路两侧的一基基铁塔上,等待线路穿行而来……
夜空中,对讲机传递工作指令,银线在悬空的“防护网”上缓缓穿行,跨过防护网下方的铁路、跨过防护网下方的供电线路……
总投资700亿元的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是广西最大单体投资项目。钦州供电局“先行”党员服务队积极主动跟踪服务华谊项目建设。
“从项目立项到项目供电方案的审理,我们全部都是走电网‘绿色通道’。”华谊化工生产管理部主任、工程师陆文俊说。
据了解,钦州供电局将围绕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建设发展,推行“零”等待的供电服务。目前,钦州供电局“先行”党员服务队正在全面推进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电网规划建设工作,同步推进电网规划与电网物资采购,确保工程顺利建设。
供电服务再提质
广西钦州是一座海滨城市,是连接东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港形成了大型石化、能源、造纸、冶金、粮油等工业产业格局。
钦州供电局紧紧围绕钦州港推进电网建设,形成了500千伏久隆变电站为枢纽,220千伏港口、榄坪、亚江、排岭等变电站为骨架的坚强电网,保障钦州临港工业安全可靠供电。
在钦州港,满载货物的货车穿行在港口码头的跑道上,轰鸣的巨轮声,航行的汽笛声,组成深水港口和谐的乐曲……正在建设的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码头建设工人正在吊装巨型设备,电网建设工人正在开挖杆坑、建设供电线路……
据了解,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是北部湾港靠泊能力最大的码头泊位,广西电网高度重视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电网规划建设和供电保障工作,多次组织专家现场调研,破解电网建设线路通道难题,确保项目安全可靠供电。
钦州供电局围绕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建设发展,重点围绕落户钦州港的大企业、大项目开展“保姆式”“管家式”的供电服务,通过“党员服务队”上门服务,让进驻钦州港或者自贸区的重大项目、重大企业“零出门”便可快速办完电、用上电、用好电。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的钦州港30万吨级油码头项目便是享受“保姆式”“管家式”供电服务的重大项目之一。
在规划建设30万吨级油码头供电线路前,3月31日,钦州供电局建成投运了220千伏亚江变电站至华谊能化站的220千伏输电线路,满足了广西最大单体投资项目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双电源”供电的需求。
经济发展,供电服务提速提质。今年来,钦州供电网区供电负荷再创历史新高,突破150万千瓦。钦州供电局一季度电量增长为34.9%。
乡村振兴再提效
钦州市钦南区丽光场均田村的一片茶园里,春茶吐芽,满目青翠。吴爱秀和丈夫王进钦背着竹篓,走进茶园,采摘春茶。
吴爱秀是1978年从越南归国的华侨。夫妻虽然忙碌,却难以掩饰脸上的笑容。
“我们家种有5亩茶园,一年种茶的收入5万多元。”吴爱秀说,“我们的茶从不愁卖,昨天中午刚刚制的茶,昨晚就有人上门来收购,今天采的茶也有客户提前订购了……”
吴爱秀夫妇自己种茶制茶将近30年,采摘制作春茶是他们一年中忙碌而又充满收获喜悦的季节。每天早上六点,夫妇俩便背着竹篓到茶园采茶,晌午回家炒茶制茶。
前几年,家里购买了制作茶叶的电动磨茶机,除了“杀青”这一工序使用传统的柴火,其它工序都是用电,设定时间、温度,制茶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说起这台制作茶叶的电动机器,王进钦的话闸就打开了。
他说,供电所的朱师傅经常到村里检查线路,见到他们使用传统人工制茶,产量不高又耗时,建议他们用电制茶。开始时,他担心用电制作的茶品质,犹豫不决。没想到买了电气设备,一试就灵,茶的质量没变,产量却提高了。
钦州供电局围绕“侨乡”的发展做文章,建设投运了110千伏丽光变电站,保障“侨乡”可靠供电,那丽供电所的党员服务队的贴心服务,也让这里的归国侨胞们倍感温馨。
丽光场除了吴爱秀一家,还居住着很多归国侨乡,他们依靠种植茶叶、辣椒、瓜皮等特色农作物以及养殖蜜蜂走上了致富路,过上了安定的幸福新生活。现在,丽光场建起了农业合作社,深入打造特色农作物产业链,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我家还养有20箱蜜蜂,一年可赚到2万块钱……”在茶香四溢的家里,王进钦品着热茶,乐不可支。 (马华斌 龚福强 胡鸿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