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旭 中共党员,冀北廊坊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曾获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个人感悟
从军人到国家电网人,不同的绿色点亮了我的成长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供电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我肩负变电站运维工作重任,要用所学所能,全力确保廊坊电网设备和运维人员的安全。
4月22日,杨旭在河北廊坊市大屯220千伏变电站里的运维实训室,利用主变消防模拟装置为新员工授课。这一装置是杨旭牵头研制的一项创新成果,前不久获得了2020年度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三等奖。
2005年,杨旭自部队转业至廊坊供电公司工作。他从基础工作做起,钻研技术开展创新,立足岗位培养人才,为廊坊电网升级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钻研技术 坚定创新步伐
“我要到生产一线,从头干起,认认真真干点事,实实在在学点东西。”2005年,28岁的杨旭转业时,态度坚决地对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他被分配到廊坊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班,负责二次设备试验工作。
一开始,杨旭对专业工作比较陌生,总感觉有劲使不上。面对全新的环境,杨旭不服输,争取干一天活,就要有一点进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转换。由于业务突出,他被调到高压试验班。仅用了两年时间,杨旭便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国网冀北电力首批A级专家。其间,杨旭自修了第二个硕士学位。他学以致用,结合工作中的经验,钻研新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2015年以前,廊坊地区新增变压器的套管接地末屏结构多为长接地式。因没有针对此结构的专用工具,试验人员在试验接线时极易造成末屏接地不良,危及设备安全。2015年,杨旭与高压试验班成员共同研制了一种开启高压套管末屏的工具。该工具能够避免套管末屏接地不良事故的发生,为企业节省了设备运维成本。很快,该工具就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广泛应用于廊坊电网变压器试验检修中。
多年来,杨旭参与研制的10余项创新成果均已通过国家专利局认证。他参与研究的创新项目中,有10项成果获省公司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创新奖。
2014年,廊坊供电公司成立了以杨旭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开展群众性创新项目49项,发布创新成果60项。
带队育人 培养优秀人才
1月1日,青年员工李萌给杨旭发来一条微信,告诉他自己通过了无人机操作教练认证的好消息。李萌是杨旭在输电运检中心担任党总支书记时悉心栽培的一名青年员工。
2012年后,杨旭根据组织安排,先后在变电检修、输电运检、变电运维多个基层一线岗位任职。他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带出一支能打硬仗的优秀队伍。
2017年年初,电力行业都在推广输电专业无人机巡检。当时廊坊供电公司此项业务尚属空白,急需人才。杨旭主动请缨组织李萌等几个年轻人组成团队开始攻关无人机巡检。
在杨旭的带领下,队员们到武汉参加无人机技术培训。六七月的武汉闷热潮湿,队员白天在基地试飞时,杨旭在一旁记录每个人的特点,分析他们各自的问题。晚上回到驻地,杨旭还帮助队员整理理论题库,讲解理论知识,陪大家复习。当年10月,在国网冀北电力举办的无人机比武中,他们的队伍拿下团体第一名,李萌获得个人第一名。
李萌获奖后,杨旭及时提醒他认清自身优势和不足,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应用自己的所学所能。随后,李萌放平心态,刻苦钻研无人机知识,并最终通过了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认证,成了该公司首位无人机教练。
2017年年底,廊坊供电公司输电专业组建起无人机班组。3年多时间里,该班组累计发现一般缺陷360处,严重危险缺陷600余处。
多年来,杨旭带过的变电检修、运维等队伍里涌现出30名高级技师、10名高级工程师、18名工程师。
坚守岗位 守护万家灯火
1月6日,廊坊市的室外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并伴有5到6级大风。在廊坊南部的220千伏龙河变电站,杨旭在设备区与变电站的值班员共同坚守,应对极寒天气,守护设备安全。其间,廊坊电网负荷两次创新高。在大家的坚守下,廊坊电网的各个变电站经受住多日的低温考验。
“每个变电站都有自己的运行特点,隐患也各有不同,要随时掌握,确保电网设备平稳度冬。”杨旭说。
每逢重大操作任务,杨旭经常是早上天还没亮就在现场督导,深夜才回家。有时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索性就住在办公室,小睡一下,又继续赶赴下一个现场。他说:“守站就是守好城,关乎万家灯火,容不得半点马虎。”
结合电网运行的季节性差异,杨旭创新开展变电站联查工作,每年春秋季开展电网检修作业密集期安全大检查、夏冬季开展电网大负荷保电安全大检查。每年四次的联查工作中,杨旭带领运维员工每天驱车数百千米、走进十座变电站,及时发现问题、当即安排整改。
杨旭在变电运维中心主任的岗位上干了3年,这项工作也持续了近3年。如今,在持续整改总结基础上,廊坊183座变电站的运维环境不断改善,设备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电网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逐步增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