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伟胜 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从事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并网与运行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以及中德、中丹政府技术合作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广泛工程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
●个人感悟
党中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让我备受激励和鼓舞。我将坚持以国家能源战略转型为指引,立足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带来的并网和消纳技术难题,把报国情、爱国志融入奋斗中,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培育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
今年1月份,一场寒潮侵袭我国,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院)数值天气预报中心预报了寒潮演变,准确率达到95%以上。在这次高影响天气演变中,王伟胜利用他牵头建立的数值天气预报中心的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带领科研团队精准预测和评估新能源功率,为电网供需分析、新能源出力预判和电力系统电力平衡调控提供了参考和支撑。
作为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兼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王伟胜的主攻方向是开展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24年以来,他紧密围绕国家能源转型战略目标,带领新能源中心攻坚克难,解决了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而出现的技术难题,为新能源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把时代需要当作自己的专业选择
6月15日,王伟胜组织张北柔直工程新能源电磁暂态仿真党员突击队结合前期理论研究与仿真分析成果,正式形成了新能源接入张北柔直工程振荡问题解决方案,为张北地区新能源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指导。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同年4月,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成立。
从2006年起,国内风电行业高速发展,风机检测需求量增长迅速,急需建立符合我国风电发展特点的风电检测体系。
王伟胜于2010年3月份牵头申请建设国家级风电试验基地——张北试验基地。2010年4月16日,基地开工建设。张北地区冬天最冷的时候气温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而夏天的紫外线又特别强烈,他带领团队迎风雪、战酷暑,连续奋战200多天,主持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唯一具备风电、光伏与储能并网控制性能实证功能的张北试验基地,为新能源装备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试验验证服务,推动新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低抗扰性等特性,运行不确定性大,这使得并网技术成为困扰全世界新能源发展的难题。
针对这一难题,王伟胜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新能源并网仿真研究,于2011年建立了适应多时间尺度的新能源消纳评估与并网稳定分析一体化仿真平台,完成了全国所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分析。
2013年,他带领团队开发了新能源生产模拟仿真平台,可用于新能源接纳能力计算、含新能源的电源开发布局优化等,为新能源可靠接入电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努力方向
6月10日,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环食登场。王伟胜带领团队准确计算出了日食期间光伏发电出力情况,并形成专报发送至各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为电网调度部门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奠定了基础。
6月12日,王伟胜和团队成员深入开展2021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新能源装机目标及利用率研究,测算各省区新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落实及国家电网公司“十四五”时期新能源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新能源发电功率受气候、地形、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规律难以把握,纳入发电计划困难。新能源功率预测是新能源发电纳入调度运行的基础条件。
2008年前后,国内并没有针对新能源预测所需要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比较精细化的业务系统。在与国外技术人员的合作中,王伟胜逐渐意识到依靠国外不是长久之策,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值天气预报中心支撑新能源发展。他带领团队从直接影响风电光伏发电功率的源头——新能源场站的天气气候科学问题入手,建立专门面向电力气象服务的“气象台”,针对性研究适合我国的天气预报模型,从根本上提高了数值天气预报精度。
2008年以来,王伟胜带领团队研发了我国首套新能源功率预测、优化调度和生产模拟系统,应用于27个省级及以上电网,支撑了新能源优化布局和高效消纳。2016年至2020年,我国在新能源装机增加2.88亿千瓦的情况下,全国平均弃风、弃光率均降至5%以下。
优化青藏高原有关州县电源结构
6月18日,王伟胜带领团队成功突破了自同步电压源型新能源发电控制技术,研发了自同步电压源型新能源发电单元控制器,并基于控制在环仿真验证了技术可行性,为高比例及全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青藏高原地广人稀,部分州县距离主电网近1000千米。十多年前,在全可再生能源独立供电系统建立前,距离主电网较远的州县主要依靠小水电、柴油发电或小型独立光储电站供电。受高海拔环境与长达半年的枯水期影响,这些地区供电效率低、成本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极低,各州县只能定时分片供电,严重影响了人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当时,王伟胜到青藏高原考察,看到茫茫草原上牧民家中微弱的灯光,心里受到震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新能源科研工作者,王伟胜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和团队成员决心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伟胜带领团队经过近十年的持续攻关,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独立供电系统宽频带控制、故障隔离与穿越、自主协同运行等关键技术问题,研发出光伏储能变流器、控制保护装置、能量管理系统、远程运维平台,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再生能源独立供电核心技术及系列产品,在青藏地区建成了“电能质量好、抗扰能力高、自主运行强、施工调试快”的独立供电系统。
全可再生能源独立供电系统具有先进的综合协调控制功能,集合了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电池储能、柴油应急发电等互补供电电源,优化了西藏6个县、青海1个州的电源结构。目前,该系统已由独立供电系统转为并网微型电网方式运行,为大电网末端提供支撑电源和备用电源。
他带领团队解决了西藏6个县、青海1个州共50多万人的用电问题,实现了全可再生能源(冬季100%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年供电小时数从不足3000提升到8700以上。
24年来,王伟胜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我国新能源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他先后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成果,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领军人才,获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电气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高级会员,获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