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新闻

坚持创新驱动 勇攀科技高峰——国家电网公司推进“一体四翼”高质量发展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4-01-09
 来源:国家电网报
浏览: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瑞集团考察调研时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

  创新建设国产化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及平台,投运国内首个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1项和国家标准96项,推动成立IEC可持续电气化交通系统委员会(SyCSET)并承担秘书处工作;多人入选“长江学者”校企联聘、“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翻开2023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成绩单,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体系效能实现新提升,高水平科技人才雁阵收获新动能。这些成绩是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见证,也是电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2023年,公司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聚科技创新强大合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电网创新发展之路。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牢牢掌握科技创新自主权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在特高压、大电网运行控制、柔性直流输电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原创成果。

  2023年6月23日,±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投产,来自金沙江的清洁水电仅需7毫秒即可“闪送”浙江。在这项工程中,公司科研人员攻克了特高压套管这一长期制约我国输变电行业发展的难题,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系列特高压套管实现工程批量应用。

  光纤电流互感器是高压直流工程中广泛应用的重要设备之一。中国电科院持续开展光纤电流互感器核心技术攻关,研制了一系列核心器件,在高耐候、高可靠光纤电流互感器理论方法、关键指标和性能评价研究上取得突破。该技术成果获2023年度电力创新大奖。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端电力装备国产化,推动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公司累计建成投运35项特高压工程,不仅全面突破了特高压输电技术,构建起完善的特高压试验和研究体系,还率先建立了完整的特高压技术标准体系,推动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安徽省宣城市500千伏山沥线出现覆冰,厚度1毫米,现场温度低、湿度大,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请观冰人员及时关注。”2023年12月19日6时,在国网安徽电力输电集中监控中心值班的南瑞集团南瑞继远输电全景智慧管控平台运维团队人员向属地输电运维班组发送告警信息。输电全景智慧管控平台由南瑞集团研发,目前已在安徽省内接入400余套覆冰监测装置,采集全省53座观冰站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提供技术保障。

  新型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公司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发挥好电网“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公司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当好创新联盟“领头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能源转型发展需要,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三批项目,深化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和高校创新联合体建设,引领带动各方参与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攻关,打造产学研用同向发力的创新生态。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从最初的32家扩充到62家,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公司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紧迫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国产化大型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技术及平台,研制世界首套完全可控换相技术换流阀,实现国产化大功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国产阀侧套管批量化应用;与中国华电、中国电建等共同投资建设的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开工。

  在更大范围内,公司科技创新的实践深入推进:国网江苏电力在特高压姑苏换流站首次应用具备功率互济功能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为潮流大范围转移和优化调节提供了解决方案;国网湖北电力牵头编制的《电网直流偏磁电流分布同步监测指南》,填补了国际上电网直流偏磁监测标准领域的空白;国网湖南电力推动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新型储能多场景融合技术研发中心”入围国家能源局“十四五”首批创新平台名单;服务“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国网新疆电力推动南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建设。

  数智赋能转型升级

  推进电网和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始终将数字化思维融入核心业务和全局工作当中,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以赴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从运检、调度、设备维护等输配电环节全面感知与监测分析,到“网上国网”线上服务客户,再到电力大数据精准服务政府、企业、居民……渗透电网肌体的科技硬实力正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全面建成静态“电网一张图”,基本建成动态“电网一张图”,公司强化数据治理,同图汇聚电网网架、设备参数、运行状态、环境要素、业务活动等信息,10千伏及以上数据准确率达到99.6%,主配网运行数据叠加准确率达到98.6%,有效支撑配网主动抢修等各类应用场景220余个。

  “巡检内容已设定,各类数据正常,请求开始作业。”2023年12月15日8时20分,浙江淳安县供电公司员工余利宝按下启动按钮。随着巡检无人机机巢顶盖打开,无人机缓缓升空,开始执行寒潮特巡任务。20分钟后,无人机完成预先设定的巡检任务,降落至机巢并自动更换电池及传感器吊舱,随后再次起飞执行任务。

  新技术、新产品在电力生产运行关键环节应用越来越多。公司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开展无人机智能巡检等专项攻坚,5类危急严重缺陷识别精准度提升7%,作业效率提升30%以上。

  公司坚持架构中台化,打造企业级系统,推进数智化赋能专业管理和基层作业。2023年,公司完成设备全过程贯通试点建设,统一跨专业设备参数1400余个、试验标准参数5万余个,打造设备一键建档等典型应用场景。此外,公司稳定运营新能源云、智慧车联网、“电e金服”、能源电商、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等系统平台,支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经营。

  随着建模、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公司打造智能电网的数字孪生体,为电网辅助规划设计、常态管理、调度指挥、应急处置、智能干预等提供数智化支撑。

  国网山东电力创新打造具备深度感知、广泛互联等功能的“电网数字空间”。该空间依托“电网一张图”,以数字形式对电力系统整体的物理结构、运行特征、技术参数等内容进行了全要素融合与动态描述,并构建了配网抢修、智慧保电、安全监督管控等典型示范场景。2023年12月27日,“山东电网数字空间全要素一体化平台”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评为2023年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典型案例。

  以数智赋能,公司深入挖掘电力大数据价值,实现电力看经济、看环保,支撑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建成全国碳排放监测服务平台,为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提供支撑。

  2023年,公司业务数字化加速落地,完成PMS3.0统推应用上线和智慧财务共享平台推广实施,实现营销2.0在14家省级电力公司上线,完成“e基建”2.0系统设计、核心功能开发及试点应用。公司数字化工作在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智能化验评中以满分成绩位列央企第一。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瑞集团考察时勉励年轻研发人员“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公司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持续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2023年年初,公司公布新当选的中国电科院院士和公司首席专家名单。这是公司第二年发布该名单。公司创新建立中国电科院院士和公司首席专家评选制度,评出的院士和专家带领广大科研人员潜心钻研、攻坚克难,勇闯技术创新“无人区”。

  2023年12月4日,国网冀北电力开展了一场为专业人才“画像”的活动,为专家人才和青年人才量身打造精准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才数字化档案,动态跟踪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人才培养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为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提供指导。

  人才是第一资源。公司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深入实施高端人才引领、电力工匠塑造、青年人才托举“三大工程”,着力打造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完善用人机制体系是提升企业活力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公司加强顶层设计,不断优化人才发展体系,让更多人才在干事创业和创新创造中脱颖而出:形成领导职务、职员职级、专家人才三通道并行、员工多元发展的职业成长体系,建立了量才选用、人尽其才的动态管理机制;支持中国电科院等一批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建设成为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激发人才引擎驱动作用。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做深科研“放管服”。国网四川电力持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推进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制,加大科技专项奖励力度,实现从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到科技成果获奖全过程激励。国网智研院设立科研“源端”激励,试点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虚拟量化确权改革,将激励举措融入科技创新业务链、人才链、生态链。

  为高端人才“搭台子”,为技能人才“铺路子”,为青年人才“架梯子”,公司厚植创新创造沃土,激发人才活力。2023年,公司4人入选2022年度“长江学者”校企联聘,2人入选2022年度“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人获评中央企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支团队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1支团队获评中央企业优秀创新团队。

  激发“第一生产力”,激活“第一资源”,点燃“第一动力”……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以科技创新占得先机、取得优势、赢得未来。(记者 高雅)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