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4月17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高适应性智能电能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在电能表复杂环境下高可靠运行、电网智能感知与互动、大规模精益生产和协同检测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智能电能表运行环境复杂,种类繁多,运行可靠性和质量一致性难以保证。2008年1月,“高适应性智能电能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团队针对智能电能表大规模应用难题,率先提出了计量与时钟高准确度算法和可靠性评估试验方法,设计了用电信息互操作协议,构建了智能电能表系列技术标准体系,突破了大规模生产与检测的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一致性和产业化的质量与效率,将智能电能表型式从1491种压减至4种。
目前,该项目成果应用于国内多家省级电力公司、300多家电表厂和巴西、沙特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了核心元器件国产化,在服务电网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5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