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责任

太阳照在青岗岭上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0-05-29

  从陇南西和县到兰州之间400多公里的路程,赵宣安、马国栋等11名电力扶贫干部已经数不清来回跑了多少趟了。

  因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这里还有很多老百姓没有摆脱贫困。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2017年8月,西和县大桥镇的五个贫困村被确定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的定点帮扶对象,11位扶贫干部先后驻扎在这里。

  陇南山多,植被茂盛,景色宜人。但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了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观念保守落后,一些县还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山色青翠,翠色欲滴。一山挨着一山,一峰连着一峰。人在山中,山在画里。山路弯弯,盘旋往复,直上云霄。

  汽车在大山之间蜿蜒的窄道上拐来拐去。这山路,又何止十八弯!

  车在山里转了约莫一个小时,就到了青岗岭——电力扶贫干部驻地大桥镇李坪村。这是一处农户的四合院。几名驻村队长都瘦了,黑了。山里的扶贫生活多了一层风霜和尘土味儿。他们走村串户、风吹日晒,他们的皮肤黝黑、粗粝。他们戴着农村常见的草帽,穿着布鞋,站在院前,不细看,真和当地村民一个模样。

  国网甘肃电力向五个扶贫村各派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马国栋、赵宣安、刘海峰、王永攀、谢海亚分别负责李坪村、韩河村、王山村、小山村、郭坝村的帮扶工作。李坪村处于几个扶贫村的中心,交通相对便捷,他们就都住在李坪村。四合院的一间上房是他们平时休息、工作的地方。房间不大,挤挤挨挨,几个搭着蚊帐的大炕、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将房间占了个满满当当。

  每天早上天刚亮,五人就要步行前往各自联系的村开展工作,晚上再回到这里一起做饭、吃饭,梳理白天的工作情况,向当地政府上报各种材料和报表,每每躺下休息就到了后半夜。

  天气晴好,正在修建的“富民产业路”从山脚绵延而上。原本尘土飞扬、疙里疙瘩的狭窄土路如今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山顶。花椒产业种植园紧挨着马路。站在路边,一片接一片的梯田尽收眼底,密密麻麻的花椒树长势喜人,许多村民正在开垦荒地。

  以前,李坪、王山、郭坝三个村的村民上山耕种基本靠驴驮人背。下雨天,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困难。山上道路不便,村里的特色花椒种植面积小。收购花椒的商贩觉得路远崎岖,也不愿意来。村民眼睁睁看着红艳艳的花椒变不成现钱。

  为了修通富民产业路,马国栋早上六点半起床,每天上山一趟,来回步行七八公里山路。上坡、下坡,腿都要跑断了,但谁也没听见他喊一声累。身上穿件牛仔蓝的工作服,头上戴顶草帽,穿双布鞋或是胶鞋,他就去了山上。他眼里盯的是修路的进展,心里盘算的是怎么帮村民发展花椒产业。

  修建这条富民产业路,赵宣安主动和施工队一起劳动,刨土、铲石、挖沙,驾驶农用车运送砂石。一天近十个小时的体力劳动,多日下来,他嘴唇裂开了血口子,脸上晒脱了皮,手上磨起了茧。在他们的带领下,一条宽阔的公路终于修好了!公路沿着青岗岭贯穿三个村,使村连村、户连户、地连地,从山下直达山顶,这不但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问题,更是拓宽了老百姓的致富渠道。有路不愁运输和销售,紧接着,几个村开垦600亩荒地种花椒,很快就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赵宣安,从事扶贫工作近5年,与六个贫困村的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5年7月,赵宣安第一次驻村扶贫,担任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王台镇永乐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队长。两年后,国网甘肃电力要派遣处级干部到西和县大桥镇韩河村驻村帮扶,刚刚结束永乐村帮扶工作的赵宣安没有丝毫犹豫,再次向国网甘肃电力党委请缨:“我有帮扶经验,我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再次离家来到山大沟深的陇南,到韩河村开展帮扶工作,同时担任国网甘肃电力扶贫办驻村工作前线指挥部负责人。

  驻永乐村期间,赵宣安发现冉显光家是永乐村最贫困的一户。土坯房子破败不堪,冬漏风,夏漏雨,屋里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他母亲高位瘫痪,常年卧病不起,女儿初中刚毕业,儿子患有严重的癫痫,家里一刻也离不开人。这个家庭很难,地方政府帮扶多年仍不见起色。

  赵宣安千方百计为冉家量身定制了“精准滴灌+爱心帮扶”的多模式融合脱贫方案,并积极寻找社会力量对他家开展全方位救助。赵宣安帮冉显光家建了新房,布置了家具、挂了窗帘、铺了地砖,还拿出2000多元资助这个新家。

  弟弟连续几日病情发作,家里无钱医治,冉金红看到父亲躲在羊圈里哭,就决定辍学打工,帮父亲减轻压力。冉金红不得已给赵宣安打电话问打工的事。这个在贫困生活里挣扎的淳朴少女年龄和自己女儿一般,却过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赵宣安心痛无比,说:“不要操心学费的事,争取考个好大学!其他的事,叔再想想办法。”

  赵宣安又重新看待冉家的脱贫问题。“我个人能力有限,但我会联系我的单位和更多的好心人,帮你女儿完成学业,找爱心医院为你儿子治病。”这是他对冉显光的承诺。

  一诺千金。在驻村帮扶之前,赵宣安担任刘家峡水电厂工会主席,曾发动职工组织成立了爱心协会,开展扶危助困活动。这时,他联系到爱心协会,帮扶冉显光家渡过难关。赵宣安又鼓励冉金红刻苦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改变命运。

  八个月时间,冉显光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宣安积极为他家的农产品寻找销路,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认购他家产的土豆、胡麻油,仅这一项就为冉显光带来近1万元的收入。2016年,永靖县委县政府将永乐村作为永靖县西山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示范村,通过空中广播宣传和推广先进工作经验。赵宣安获得临夏州帮扶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离开永乐村后,赵宣安一直关注着冉显光家。

  “叔,我考上兰州财经大学的长青学院了!”2018年,刚刚考上大学的冉金红将好消息第一个告诉了正在陇南山沟沟里扶贫的赵宣安。赵宣安很激动:“金红呀,你是个争气的好娃,叔真为你高兴!等下次叔从陇南回来,去看你。在大学要好好学习,珍惜机会。”

  就在这一年,赵宣安的女儿莹莹也考上了大学。女儿和冉金红双双被录取的喜讯让这个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的汉子激动万分。入夜后,漆黑的山坳里,赵宣安久久难以入眠。两年来,他根本无暇顾及女儿的学习,只是偶尔打个电话为女儿鼓劲。他对女儿充满愧疚,但也由衷地为女儿骄傲。

  韩河村,地处高半山区,距离西和县城60多公里,距离大桥镇也要25公里,山大沟深,条件艰苦。全村5社80户380人散居在山沟峁梁的20多处地方,贫困率59%。

  来陇南之前,国网甘肃电力相关负责人再三叮咛:驻村干部要多管齐下,把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从大桥镇到农户家,有的步行走山路才能到达,有的骑摩托车也得一两个小时,且大都是陡峭难行的羊肠小道。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湿滑,他们根本没法出门。

  刚到大桥镇,赵宣安每天都要越过险峻的沟壑山坳,挨家挨户走访农户,详细了解村情社情户情。5个社的贫困户,他用了整整半年时间才走访完。

  了解完村里情况,他心里沉甸甸的,在扶贫笔记上写下:

  大桥镇韩河村村民居住得七零八落,整个村自然条件很差,山岭沟壑似乎都处在不稳定之中。

  我走访了47户贫困建档立卡户。一社21户住得最远,连日降雨,泥石流、山体滑坡,导致仅有的山路也中断,车辆无法到达。

  五社条件更差,只有8户人家,自山下沿着沙土路上行,体力好点的快走也得40分钟。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样的状况,如此薄弱的基础,改变谈何容易。

  看村民飘忽不定的眼神,我们更要有异常坚定的信心!

  韩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239人,赵宣安多次入户走访,明确了“一户一策”,确定帮扶责任人,商量脱贫致富的法子。

  早上六点多赵宣安就要出门,出发前带个大饼拿袋咸菜。到了中午饭点,大饼咸菜就着老乡家的一碗白开水就是午饭。有时,实在拗不过老乡的好意,他偶尔在老乡家吃顿便饭,但每次都态度坚决地支付了伙食费。家家日子难过,不过是碗酸菜糊糊、洋芋面片罢了。饭菜简单,农户对这个第一书记的情意却深。

  刚开始,赵宣安看到了贫穷,也看到了村民的不信任和排斥:“你们能干什么?”

  “王占玉不好打交道,我们村干部都头疼。”韩河村村委会的人评价王占玉。赵宣安去他家里,他总是一种不理人的样子,问什么话都不回答,要么就来一句“问了没用”。王占玉对帮扶干部有抵触情绪。

  一次,赵宣安走访,刚好碰到王占玉在修房子,赵宣安就主动帮忙搬石头,搅拌水泥、沙子,一边劳动一边聊天。王占玉被触动了。王占玉告诉赵宣安,他年轻时就出去打工,16岁时曾背着背篓到陇南武都地区去卖货,一件货物能赚一毛钱,生活是一点一点下苦挣出来的。现在,王占玉的两个儿子已经长大,一个20岁,一个18岁,都在外面打工,按说生活应该好起来了,但小儿子有病经常住院。“两个儿子大了,家里花销大,孩子一次住院,就把我变成了彻底的贫困户,翻身难啊!”面对生活压力,王占玉欲哭无泪。

  赵宣安告诉王占玉,以后他家的情况可以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赵宣安第二天帮他联系了20箱土蜂养殖。从养殖技术到帮忙销售,赵宣安为王占玉家提供的是链条式的帮扶。2018年冬天雪多,蜂蜜产量低,赵宣安又买了大袋装的白砂糖帮王占玉解决蜜蜂过冬难题。

 五

  没有产业,脱贫就没有希望。在大桥镇,贫困村脱贫的关键还是产业扶贫。几名扶贫干部一边思考,一边摸索不同的产业发展道路,提出各贫困村脱贫攻坚规划,并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发展产业,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拓展大桥镇的产业扶贫之路。他们计划五个村实现整村脱贫后,再用一年时间初步建设美丽乡村,并提出生态扶贫发展建议。

  羊肚菌很娇气,对生长的土壤,空气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都有严格的要求。为了解羊肚菌养殖技术,赵宣安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分析羊肚菌养殖土壤。一寸连着一寸地改良土壤,他像个普通的农民一样耕地、育苗、栽种,在大棚里放上温度计和湿度计,时刻监测,白天晚上轮流派人看守大棚。

  眼看着一个个幼嫩的绿芽从地里探出头来,村民也仿佛看到了致富的希望。谁知道一场突然而至的秋霜,一夜之间打蔫了所有幼苗,眼看着就要成型的羊肚菌终止了生长。大山里冬雪飘飘,他们却毫不气馁,不光给羊肚菌搭起了大棚,给羊肚菌生起了火炉,还在地头搭起了帐篷,每晚都有专人在帐篷里值守。

  第一批羊肚菌终于培育成功了!赵宣安和韩河村老百姓甭提多开心了!

  青岗岭片区三个村以花椒为主导产业,韩河村以养殖珍珠鸡和土鸡为主,辅助发展中蜂养殖和羊肚菌、太子参、青蒿种植产业;小山村以养殖中蜂和羊为主,发展纹党、乌龙头种植产业;王山村养羊;郭坝村修建两座蔬菜大棚种植蔬菜;李坪村建成一级合作社,购置花椒色选机、烘干机。“五个村,捐赠设备实现了资源共享,这种现代化农业种养殖扶贫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值得推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井天军考察5个贫困村的帮扶情况,对这种产业扶贫模式赞不绝口。

  最让电力扶贫干部自豪的是,他们驻村后村里人的变化,特别是他们的思想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发生的变化。

  韩河村很多人连自己居住的那座山都没下过,去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大桥镇。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电力扶贫干部刚来的时候,他们认为这几个人也就是走个形式,并不怎么搭理。甚至有人不愿脱贫,认为脱贫了就没有慰问品这些好处了。还有人对孩子上学不关心。村里有4个孩子辍学在家,赵宣安就挨家挨户去劝说,最后孩子们都复学了,家长也保证要让孩子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习。

  国网甘肃电力董事长叶军帮扶的韩河村三户贫困户生活最困难。有一户家里有7口人,男主人叫杨开飞,一个老父亲,两儿两女。14岁的儿子杨随鹏上学要走25公里山路,他不爱学习,经常逃学去玩。有时,杨开飞把他送到学校,还没回到家,杨随鹏却先到家了。叶军入户走访时,给三家的娃娃都送去了台灯、书籍等学习用品,还专门给杨随鹏做思想工作:“一定要上学,一定要走出这个山门,你会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得到了关爱和启发,渐渐地,杨随鹏有了变化,开始主动去上学了。

  几个村平时邻里关系还算亲和,但经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有的农户把柴油灌到另一户的旱井里报复,扶贫干部帮着找人将水抽出来,将两家人叫到一起做工作,缓解矛盾,不偏不倚。电力扶贫干部说话做事总让人心服口服。后来,当地政府有需要协调的村民纠纷和矛盾,也会请他们出面帮忙协调。

  西和县县委常委王小元在很多场合谈起赵宣安等电力扶贫干部,都会跷起大拇指,认为电力扶贫干部“心里装着村民,是老百姓的贴心人”。这是他发自肺腑的话,这样的感受就像脚下的土地一样真实,让人踏实。

  如今,大桥镇几个村的一系列富民措施得到落实、村容村貌逐步改善。电工培训、公益救助等扶贫举措还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农网建设与改造的巨大投资更是为山乡脱贫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

  电力扶贫干部跋山涉水而来,从慢慢听懂当地方言开始,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劳动,一边筹划一边行动。他们学会了当羊倌,学会了养鸡并给贫困户当起了技术指导。他们修路时能开农用车,为升级村里电网还兼当线路工拉电接线。他们帮助农户拆破房,帮着和泥、砌墙,建新房。他们和施工队伍一起铲石、拉沙,将往日颠簸难行、尘土飞扬的羊肠小道修成了平坦的村组水泥路。他们翻山越岭,涉水过河,走出一脚泥,走烂一双双鞋,走出了一条帮助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幸福之路……

  国网甘肃电力扶贫干部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到百姓的心坎上,为他们带来了福祉和光明,深受百姓的欢迎和称赞。

  2019年暑假,莹莹回到家,赵宣安看到更加懂事、成熟的女儿,不禁想起了冉金红,想起冉显光一家。

  周末,赵宣安从陇南回到兰州,准备参加为期一周的干部培训。“走,陪爸爸到永乐村看看去。”赵宣安对莹莹说。虽然换了扶贫点,但那个倾注了自己满腔热血和真情的地方,赵宣安依然记挂在心。

  镇子上“为人民服务”几个鲜红的大字鲜艳夺目,国网甘肃电力捐献的爱心书屋为镇子增添了一丝书香,当年帮老百姓建造的牛羊养殖圈舍还和以前一样。蓝色天空下的蓝色大河,红色旗帜里的红色基因,依然令他激动不已,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刻依然历历在目。

  带着米面油,赵宣安和女儿一脚踏进冉显光家的新院子。惊喜、诧异,冉显光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紧紧握住赵宣安的手不愿松开,说:“恩人,你还记得我啊!”冉金红从屋里掀开门帘跑了出来说:“赵叔叔,你来看我们啦!”兴奋、羞涩、紧张,种种神情在女孩儿的脸上接连闪现,眼泪花花也在少女的眼眶里打转转。

  生活的担子轻了,冉显光的气色也比以前好了。他告诉赵宣安,他家是二类低保户,三口人每月有930元的低保金。永靖县今年全县脱贫。等三年后女儿大学毕业工作能挣钱了,家里的生活又会发生大变化。最近,他还打算带儿子去看病,如果病情能好转,家里就增加了劳动力。从冉显光家出来,赵宣安掏出手机,开始四处打电话为冉显光的儿子看病筹集捐款。

  生活不易,但只要有人记挂和惦念,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夕阳西下,青岗岭一片金色。阳光洒在一座座村舍砖红的屋顶上,穿过一缕缕炊烟,勾勒出极富美感的图像,让这个小山村显得格外祥和。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