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责任

国网四川电力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0-06-08

  四川省凉山州和甘孜州、阿坝州藏区属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这里复杂的地理环境,让四川成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脱贫攻坚,电力先行。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始终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电力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等方式,增加农牧民收入,在川蜀大地谱写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补强电网 夯实脱贫根基

  6月3日,在巴塘县苏哇龙乡,十几名供电员工正紧张地为中咱—苏哇龙35千伏线路展放导线。

  “这里干燥、缺氧、紫外线强,时而狂风大作,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另外,由于线路通道受限,很多铁塔不得不组立在悬崖边上。”项目负责人潘春霖说。

  “十三五“以来,国网四川电力投资276.96亿元,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为240万贫困人口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其中,82.65亿元用于5046个贫困村电网改造、3668个中心村电网建设、835个贫困村动力电改造。

  “电足了,我们致富的道路便有了更多的选择。”木里县固增乡利念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徐永海说。两个月前,眼看着电网架设到家门口,他便四处考察,盘算着在村里发展黄牛养殖业,带领村民致富。

  5月16日,固增乡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徐永海觉得自己的梦想正在一点一点地成为现实。

  5月12日,在米易县得石镇坊田彝族村,从凉山自发搬迁的1018户贫困户用上了大网电。自2019年5月以来,攀枝花供电公司建立“党建+扶贫”模式,密切跟踪各级政府搬迁规划、实施方案及建设进度,推进凉山贫困人口自发搬迁配套供电工程建设。

  国网四川电力全力服务凉山州自发搬迁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工作,2016~2019年,累计投资7069.44万元,解决8.19万户易地搬迁、自发搬迁户及彝家新寨的用电问题。

  精准帮扶 创新产业扶贫方式

  “我们村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种植了川贝母、百合等经济作物,腰包鼓起来了。”5月8日,在国网四川电力召开的社会责任履责实践及扶贫报告发布会上,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村民阿尔说尔说。

  阿吼村是国网四川电力定点帮扶村。国网四川电力从2016年起每年都要在阿吼村举办阉鸡养殖劳动竞赛,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鼓励村民通过劳动增收。

  4月10日,阿尔说尔在阿吼村第五届阉鸡养殖劳动竞赛中获得了“养鸡好手”称号,并领到了10只鸡苗奖励。

  国网四川电力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探索出马边县建设乡高石头村的“产业+智力+爱心”三位一体扶贫模式,在喜德县推出“334”帮扶模式(即“科学+绿色+可持续”扶贫理念,“支部共建、文明共创、产业共进”扶贫举措,“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帮扶机制)等。这些能复制、可借鉴的扶贫方式已经在供区内成功推广应用。该公司还建成了马边县“彝兴”和凉山州“丽火”两家绿色扶贫农业公司。截至2019年年底,两家农业公司累计产值达947万元,带动200余户贫困户增收。2017年,高石头村、阿吼村先后脱贫摘帽。目前,阿吼村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2015年的1500元提高到2017年的8979元。

  雅江县波斯河乡邓科村有29户村民,其中17户是建档贫困户,贫困率达58%。雅江县供电公司选派的驻村干部扎西曲迫2018年来到邓科村,积极争取电网建设项目,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建设喷灌管道3.5千米,建成40亩黄精、白芨等药材种植基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小坝镇大梁村,绵阳供电公司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邹鑫伟想方设法为贫困户寻求低风险创业门路,让该村通过光伏发电创收,建起了阳光存折集体经济。目前,大梁村已经脱贫摘帽,人均年收入近万元,24户贫困户全部走上了致富路。

  精准扶贫不仅需要传统式“输血”,更需要“造血”功能的强化。

  2019年,国网四川电力先后举办两次消费扶贫现场推介活动,销售金额达200余万元。自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该公司累计完成扶贫产品采购金额860万元,惠及贫困村123个,帮助定点帮扶村持续稳定增收;开发的“慧农帮”APP、慧农网,进一步拓宽了对口帮扶点农产品线上销路。

  此外,国网四川电力积极服务深度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建成藏区彝区等七大水电送出通道,启动建设“新三直”特高压输电工程,推动雅砻江(中游)、白鹤滩等水电送出,保障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三州”贫困地区4200万千瓦清洁能源并网,推动贫困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开辟光伏扶贫接网绿色通道,为63座光伏扶贫电站同步接网,累计结算电费2.83亿元。

  截至2019年年底,国网四川电力供区内70个贫困县中的67个已脱贫摘帽,8536个贫困村中有8427个贫困村退出,定点帮扶的142个贫困村已有141个如期脱贫,剩下的1个村将于今年脱贫。

  “扶贫+扶智” 激发稳定脱贫动力

  “疫情未结束,防控别大意,大家千万要警惕!”6月2日,盐源县棉桠乡塘泥湾村彝族女孩潘尔色莫在各个老乡微信群里提醒。

  “她是大学生,有学问,有见识,我们信她。”村民沈巫牛说起潘尔色莫,就像说着自家闺女一样自豪。

  疫情发生后,潘尔色莫和村里的几名大学生主动向凉山供电公司选派的驻塘泥湾村第一书记张大海申请帮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春耕时节,他们还来到田间地头,协助扶贫工作队指导村民种植花椒等经济作物。

  2016年,张大海到塘泥湾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到塘泥湾村,他便深入村民家中,摸排适龄孩子入学情况,确保村里没有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他还记录在校学生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组织工作队成员加大对贫困学生教育及培养力度,指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

  四年来,塘泥湾村先后有61个孩子走进大学校园,仅2019年就有24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您扫描这个二维码下载网上国网APP,以后足不出户就可以交电费了。”5月25日,在甘孜供电公司西俄洛供电所,员工马永祥用纯正的藏语指导客户网上交电费。

  6年前,马永祥背着书包,从雅江县出发,坐了一天的车,来到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网四川技培中心)。作为“三定”(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点安置)生,他终于有机会走出大山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现在,因为会藏语,又懂电力技术,他已成为雅江县供电公司的一名员工。

  多年来,国网四川电力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实行“扶贫+扶智”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该公司采取“三定”方式招收四川藏区、彝区贫困学生,全额承担学生学费、生活费,聘用毕业后的学生到当地供电企业就业。

  截至目前,国网四川电力已经投入4429万元培养经费,定向培养835名学生,毕业学生达525人,受益学生覆盖甘孜、阿坝、凉山州。

  今年,国网四川电力进一步扩大甘孜、阿坝、凉山藏区彝区“三定”生就业规模,计划招聘92人到当地供电企业就业,招聘人数同比增长53.3%。该公司还积极发挥行业优势,组织彝族青壮年开展电工技能、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家庭的27名青年就业。

  国网四川电力广泛开展以金秋助学、知识下乡、安全用电为主题的“六个一”扶贫日特色活动,累计派出1200多个工作组走进贫困地区,建成“川电留守学生之家”216所,有13万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受益。

  五年来,四川省共减少贫困人口55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9.6%下降到1.1%。其中,深度贫困的凉山州减少贫困人口4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9.5%下降到12.7%。

  在川蜀大地,脱贫致富的大道正随着电网向前不断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