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网新闻

大潮起之江——浙江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支撑今日浙江“超级生产力”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1-07-02
来源:国家电网报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在“红船精神”的鼓舞下,浙江儿女劈波斩浪、勇立潮头,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4%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近7%的经济总量。

  这片“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一次能源极度匮乏,支撑经济快速发展所消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大多靠省外调入,是典型的经济大省能源小省。近年来,浙江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支撑起了今日浙江的“超级生产力”。

  5月18~22日,记者走进浙江,寻访之江巨变背后的故事。

  “两交两直”特高压扭转缺电困局

  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1896年8月15日,杭州世经缫丝厂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直流发电设备。于是,浙江第一盏电灯在拱宸桥西亮起来了。

  浙江电力工业萌芽于20世纪前后,新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勃兴于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经济高速发展,一大批大型电网、电源项目相继竣工、开建,电网呈现跨越式发展。1996年,浙江实现了村村通电。

  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经济、急剧扩大的市场使浙江用能压力持续上升。很长一个时期,“缺电”与浙江相伴不离。在缺电最严重的2003~2005年,浙江最大电力缺口达600万千瓦。

  面对电力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脚步的“烦恼”,浙江省加大电力建设力度。到2013年年末,浙江省的统调装机容量为4325万千瓦,是2003年年末的3.98倍。

  但是,省内大规模的电力建设依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除2012年外,2003~2013年,浙江每年用电高峰期都要实施错避峰方案。面对一周只能“停三开四”甚至“停四开三”的境遇,一些浙江企业只好选择迁到外地。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提出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优势,建设特高压电网,推动西南水电和西北火电入浙,破解缺电困局。这一构想获得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同。特高压从此与浙江紧密相连。

  2013年9月25日,首条在浙江“落脚”的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建成投产,浙江电网正式迈入特高压时代。2014年7月3日,±800千伏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来自四川的清洁水电经过1653千米的跋涉成功送至浙江。溪浙直流投运的第一年,就向浙江输送清洁水电335亿千瓦时。这些电量可满足浙江城乡居民2014年全年近80%的生活用电所需。从那时起,浙江电网迎峰度夏再也没有出现大规模限电,一举扭转十年缺电困局。

  201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两交两直”特高压骨干网架,实现了西北、西南与东部的能源互联,以及从就地平衡到全国范围内能源优化配置的转变。

  如今,浙江正加速推进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落地,并采用先进的输电工程技术打通特高压交流大通道。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浙江最高用电负荷将超过1.2亿千瓦。

  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助力碳达峰

  5月19日9时,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主任张文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介绍,浙江电网是典型的省级受端电网,外来电占比超过35%,面临高比例外来电、高比例清洁能源、高峰谷差率“三高”风险,“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浙江电网最高负荷9800万千瓦,可能存在350万千瓦的用电缺口。”

  在特高压加持下,浙江能源供应从“平衡有余”到“总体宽裕”,走出了供应“阵痛”。但总体来看,浙江在能源革命中仍面临着如何持续保证安全可靠供电、如何持续支撑清洁低碳发展和如何持续提供质优价廉电力三大挑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构建能源互联网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2020年3月,国网浙江电力初步提出了开展高弹性电网技术研究构想。当年4月份,该公司二季度工作会议明确了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并将其作为能源互联网在浙江落地实践的主阵地。

  这是一场全新的探索。从发展大环境看,浙江的经济条件、行政效率、社会治理、市场化程度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具有构建国际领先的区域能源互联网的现实基础;从能源结构看,浙江省拥有13类电源,新能源发展程度高、应用范围广,清洁能源实现了全接入全消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已达38%;从技术条件看,浙江作为互联网产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正在深化“数字浙江”建设,“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深度融合,有先行先试的基础条件。

  经过半年理论体系研究,国网浙江电力完成了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的概念设计和框架体系构建,制订了弹性指数、效能指数、互联指数三大维度指数构成的高弹性电网发展指标体系及“四梁八柱”支撑体系。一张海量资源被唤醒、源网荷储全交互、安全效率双提升的高弹性电网逐步形成。

  5月19日18时,“蝴蝶”造型的杭州亚运会体育游泳馆准时亮起灯光,与主体育场“大莲花”交相辉映,将钱塘江畔装点得分外美丽。

  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至9月25日在杭州举行,100%使用绿色电力是杭州亚运会的一大亮点。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部副部长严晓鹰说:“亚运场馆使用绿色电力,对于加快推动浙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促进作用。”

  2020年4月,宁波鄞州投运浙江首条动态增容电力线路,实现电网输送限额动态调整,输送能力提升20%。

  2020年8月12日,湖州星星商业广场第一次参与了电力需求响应,1小时“降低”负荷520千瓦,并获取相应补贴。当年,国网浙江电力汇聚577万千瓦削峰负荷、322万千瓦填谷负荷的可调节“负荷资源池”。

  2020年年末,国网浙江电力完成100万千瓦秒级可中断负荷接入工程建设。秒级可中断负荷系统建成后,在严重自然灾害导致电网网架受损等场景下,可实现秒级可中断负荷的快速精准调节,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发源地安吉,新源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以绿色发展为方向,致力于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用实际行动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1992年破土动工、1998年首台机组投入运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目前已完成高峰时段发电上网电量462.89亿千瓦时、低谷抽水电量586.45亿千瓦时,调节电网峰谷差超1000亿千瓦时。电站运行折合每年节约标准煤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5万吨。

  多元驱动、要素融合,唤醒“沉睡”资源、解决输送“瓶颈”,浙江电网正朝着源网荷储柔性互动方向升级,更好地适应外来电高比例接入、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各种能源互联互通互济的新需求,提高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社会综合能效水平。

  省心省钱绿色电让客户满意

  水清、灯明、电足、村美,北斗开“天眼”,“云端”办业务……能源发展与转型,用能者是最直接的感受者。国网浙江电力全面聚焦客户需求,创新服务模式,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在城市,互联网、大数据深度应用让营商环境更优。2017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持续深化办电“最多跑一次”。2020年,该公司推出“阳光业扩”十项举措,建成“阳光业扩一站通”服务平台,全国首创“用电健康码”,坚持“无证明办电”,开展政企合作,实现办电业务在全省所有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全覆盖。

  在杭州从事智能制造行业的“创客”俞敏波说:“现在用电太方便了,我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办电,省时又省力!”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营商环境好已经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

  2020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先后发布了全国首个“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在‘这’过年指数”,服务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推出“电力消费指数”“行业电量分析”等产品,支撑政府开展经济运行监测;首创“转供电费码”,用大数据助力省内20余万转供电终端用户享受电费惠企政策。

  记者走进了宁波供电营业厅,看到的是一张张可触电子大屏、一件件节能降耗新设备。客户只需轻点屏幕,就可查看安全用电、智慧家居、绿色出行等系列电力服务产品。在这里,宁波供电公司首创了“客户用能智慧云服务运营中心”,以客户需求和服务效能为核心,将传统供电业务向电力驿站、第三方服务网点等渠道转移,设置“数字虚拟人”互动服务设备,实现“云客服”实时响应,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服务体系和以电为中心的现代能源服务生态。

  在乡村,用能体验的变化催动乡村风貌变迁。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后,浙江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75%、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974%,可与全国大部分城市水平媲美。

  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群山苍翠,竹海绵延。村道两旁,农家小院、别墅洋房错落有致,屋顶光伏板熠熠生辉,公共充电设施随处可见。

  走进余村电力驿站,墙上清晰地展示了周边全电景区、智电民宿和充电站分布情况。客户还能通过驿站内的展示屏查找网格员信息,并在自助机上办理用电业务。

  国网浙江电力通过“互联网+”应用让1800多万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供电服务。目前,该公司已建成363个“三型一化”营业厅、31个“无人化”营业厅,用电业务线上可办率达到100%。

  新技术赋能浙江乡村振兴。国网浙江电力目前已建成40座北斗地面基站。“北斗+电力”山区电网综合应用,可为重点区域如输电线路沿线、地质灾害高发地区提供厘米级、毫米级定位服务。绍兴、衢州等供电公司挖掘海量电力大数据价值,陆续推出“乡村振兴电力民生指数”“乡村振兴供电能力指数”等数字化服务,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国网浙江电力供图。刘海山、汪阳、姚羽霞对本文亦有贡献)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