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7日,在青海330千伏战斗门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螺旋锚新型绿色环保基础顺利通过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测试,标志着该技术已达到成熟运用条件。
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时通常采用大开挖基础,存在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大,安全风险等级高,施工周期长,人力、物力投入大等问题。据介绍,螺旋锚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全钢制基础,具有较好的抗拔、抗压和抗倾覆承载能力。
此前,该技术在国内仅在黏土、粉土等地质条件施工中应用。青海地区有大量碎石土地质区域,且高原高寒地区工程基础施工养护周期长。与常规杆塔基础相比,螺旋锚结构简单,便于机械化施工,占地面积小,施工周期短,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还可减少输电线路基础施工中的能耗和碳排放,与灌溉桩基础和淘挖基础相比,综合碳排放量可减少50%。为此,2020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专项开展了青海高海拔地区碎石土地质条件下的螺旋锚基础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理论数据分析及现场反复试验,研发了适用于碎石土地质条件的特殊构造螺旋锚基础结构,推动输变电工程向绿色建造方式转型升级,打造有利于青海三江源地区的环保型输电线路基础。
今年10月,螺旋锚新型绿色环保基础在330千伏战斗门输变电工程中成功应用,目前施工人员已在该基础上完成铁塔组立和挂线。本次应用提升了螺旋锚基础适用性,实现现场零混凝土浇筑,解决了高海拔碎石土地区冬季混凝土基础施工养护难的问题,有助于加快工程施工进度,降低安全风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