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省网新闻

国网江西电力公司建立“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3-02-06
浏览:

  1月20日,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2023年第一次专家委员会会议在江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召开。会议将2023年第二期研讨会主题确定为聚焦电能质量技术,并明确6项主讲内容。

  近年来,国网江西电力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在人才的引、育、用、励上推出系列举措,创新建立“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发挥人才引擎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牵线搭桥 打造技术交流平台

  “以往的技术交流大多在本专业内部进行,我们缺少企业层面的常态化交流平台。‘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搭建了一个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新平台,不但加大了企业内部的人才交流力度,还打通了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渠道。”江西电科院输电专家周龙武是2022年“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一次研讨会的主讲人,他对人才之家发挥的平台感触颇深。

  为发挥高层次人才辐射作用,营造浓厚的学术研讨、技术攻关氛围,国网江西电力于2022年4月创新建立“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国网江西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江西电科院、国网江西电力经研院等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了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并邀请企业内外部专家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高峰论坛、学术会议、科技沙龙等活动,建起了专业部门、科研单位、基层一线技术人员交流的桥梁。

  2022年6月30日,赣州供电公司变电一次检修及试验班班长欧阳树林在线参加了“组合电器故障防御技术”专题研讨会,收获颇丰。“如今我们一线员工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参加专业研讨会。这次学习加深了我对现场设备故障处理方法的理解。”他说。

  “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启动运营后,累计邀请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江西省投资集团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的49名专家,开展学术论坛、交流研讨、成果评审等活动10期,发布专题报告51项,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10万人次,活动影响力日益增强。

务本务实 促进电网技术创新

  “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始终注重技术发展,以问题来自一线、成果服务一线为理念,定期召开专家委员会会议,确保研讨主题紧贴生产实际、前沿热点;实施人才之家活动闭环管理,针对会上提出的新问题,组建柔性攻关团队,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22年4月27日,在“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举办的“江西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特性分析及对策”研讨会上,专家委员会分析研讨了±800千伏鄱阳湖换流站光CT测量异常导致保护误动的问题及相应防范措施。经过会上的探讨交流,江西电科院员工周仕豪受到启发。会后,他作为负责人带领本单位特高压直流控制与保护技术柔性攻关团队建立了换流站仿真模型,搭建光CT与直流控保闭环测试平台,并开展160项相关试验,针对研讨问题提出了光CT报警参数建议。这项建议被国网直流技术中心采纳,应用于公司换流站光CT报警参数整定,有效避免直流保护误动问题。

  为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聚焦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创新应用,在2022年11月24日举办了“云联万物,数字赋能一线”专题研讨会。会上,依托“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平台成立的生产数字化转型柔性攻关团队展示了最新研发成果——配电网故障精准研判算法及微信机器人。该机器人具备配电网故障自动发布、治理情况自动跟踪等功能,方便了配电网故障问题销号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累计自动发布问题10800项,跟踪销号问题8000项。

  2022年,“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重点围绕江西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特性分析、“双碳”目标下源网荷储协调发展、组合电器故障防御等10个热点技术展开研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20余个,创造经济价值近千万元。

 蓄势赋能 带动人才队伍建设

  “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 坚持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汇聚企业专业高端人才,培育出一批技术骨干,同时吸收各层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研讨学习,持续提升队伍技术素养。

  全面激发技术创新活力,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2022年,“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采取跨专业、跨单位联合的方式,搭建大电网安全稳定仿真分析柔性攻关团队等12支柔性团队,通过师带徒、进项目等方式培育各类优秀人才21名。

  “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通过组织技术研讨活动展示专家人才成果,并围绕专业规程规则、故障案例、典型设计等开展讨论,让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乐于参与、勤于学习,在基层一线形成学知识、懂技术、强管理的良好风气,持续推进专业队伍建设。

  “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扩大运营活动覆盖面。2023年,“赣电高层次人才之家”计划推出直流偏磁风险分析及综合治理、负荷端多场景价值挖掘技术等12期研讨活动,助力解决电网普遍性、系统性、关键性问题,更好地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汤娇 毛华灵)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