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努力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工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行帮扶责任,做强做优定点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提高帮扶质量和实效,让乡村在乡村振兴中重放光彩。
绿电赋能 助力乡村电力能源转型
12月5日,临泽县平川镇一工城村养殖区,42栋2.7万平方米圈舍棚顶5.9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为养殖圈舍棚顶安装光伏发电板。已安装好的一排排蓝色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此起彼伏,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棚上发电、棚下养殖”的新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正在铺开,建成后,将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9706.68兆瓦时。
国网临泽县供电公司副经理雷立军介绍,临泽县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在养殖圈舍棚顶用光伏板覆盖,实现发电养殖两不误的“光伏+养殖”绿色发展新路,将“闲置棚顶”变身“绿电生产线”,棚顶光伏项目成为绿色富农的“理财产品”。今年,临泽县平川、新华、板桥等7个乡镇71个村的农户和公共单位屋顶、养殖圈舍棚顶上大多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板,光伏发电项目进入建设高峰,为加快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彭久福是临泽县倪家营镇寺湾村居民,也是县里首位“光伏发电自然人”。2022年4月,他申请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自家屋顶上搭建起一座由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家庭电站”,他也当起了“电老板”,光伏发电已为彭久福实现增收5000元。
近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围绕解决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乡村产业发展问题,深入开展乡村电气化重点技术和样板工程推广,打造“生产生活电气化,电能自给自足”的绿色能源“零碳”乡村新形态。及时开发“一站式”光伏智能结算平台,做到电量全额消纳、电费及时结算、补贴及时转付,全省50.15万千伏安扶贫光伏电站每年产生稳定“阳光收益”2.47亿元。
暖心帮扶 打造乡村服务公益品牌
“过去的韩河村李贝社建在半山腰上,山路崎岖,只要遇到阴雨天气,山体上松散的岩石就会滚落到路面上,村民出行时常受阻,为让广大村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驻村工作队一方面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倾听群众呼声,把发动群众贯穿在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另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了‘电力爱心超市’,制定了一个‘520’的量化积分制,提高了村民们出工的自觉性和频次。”陇南市西和县大桥镇韩河村党支部书记安军辉说。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驻西和县大桥镇韩河村第一书记吴小东介绍,工作队建立了积分收集—记录—转化—兑换流程,通过村民主动上报、村干部走访收集等,将村民可获积分的行为及时记录并转化为积分,建立台账、公开透明,积分随时可查,爱心超市商品随时可兑,今年已累计发放的积分达到3万多分。
如今,韩河村干净的农家小院花团锦簇,规范化的种植养殖基地生机勃勃,标准的温室大棚排列有序……大桥镇的村落正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形成“文化赋能+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文旅+”乡村产业振兴链条。在村内组织“美丽乡村写生活动暨文化艺术周”“青春助力乡村振兴•音乐传递红色经典”文艺演出等活动,累计接待游客500余人次,举办画展2次,解决当地村民就业20人,辐射带动周边产业。
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确保帮扶工作靶向到根。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按照“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要求,积极开展“爱心扶孤、爱心助残、爱心济困”活动,公司803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895名特殊人群,资助资金及物品共计15.6万元。长效跟踪项目运营和收益分配情况,累计实施258项、5529万元捐赠项目,用于基础设施维护、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五小”产业、捐赠农具种子等,切实解决帮扶村突出问题。打造“种、养、游、销”四位一体的乡村产业格局,推进乡村产业“稳一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在公司对口帮扶点陇南西和县大桥镇建成年产值超1000万元的种植、养殖产业链。全省27个电力爱心超市累计开展活动910次,兑换积分价值约120万元。
致富兴农 优化乡村产业营商环境
“春节期间、元旦期间,樱桃几乎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恰恰利用‘空调大棚’,八月中旬开始制冷降温,让樱桃树进入休眠时期,十月十日开始升温管理,让樱桃树开始发芽开花。选择这段时间来成熟,填补了樱桃市场上的空白,所以在价格上肯定要优于其他时间成熟的樱桃。”天水红樱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璇琳介绍。
这个占地两亩“空调大棚”内安装了6组双风扇制冷空调、补光系统、自动智能温控及水肥一体化滴灌等设备,可以实现精准控温、精细化管理,从而可以提高大樱桃的品质及产量。
电,为乡村振兴提供更足的底气。这些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聚焦主业主责,加快农网转型,打造新型农村电力系统,深度衔接全省乡村振兴规划,分市(州)、分层级科学规划农村电网发展,加快补齐配农网短板,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电力保障。2023年投资9.93亿元,接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加快补齐配农网短板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电力保障,惠及人民群众逾36万人。创建332个“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将供电服务延伸至乡村振兴第一线。同时,创新开展“以电为媒•五化五促”提升行动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2023年25项855万元对外捐赠项目落地见效,重点发展壮大花椒、金丝皇菊、羊肚菌、土鸡、中蜂等一批具有“甘味”特色的种植养殖主导产业,促进帮扶村产业发展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通过产业带动超130人就业。截至12月,在淘宝、抖音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销售产品1.5万件,创收100万元,产品远销河南、河北、江苏等地,带动隐形就业100人。(李春莲 王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