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要闻

丁仲礼:谈碳排放权不谈历史和人均,就是耍流氓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1-08-26
 来源: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8月20日,中央电视台CCTV4《鲁健访谈》栏目专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中科院院士丁仲礼。作为地质学家和气候变化专家,丁仲礼在近半个小时的节目中解读全球碳中和之路。他还直接回应了曾被美方列入制裁名单一事。

 

今年被称作“碳中和元年”。这一过程将带来哪些领域的深刻变革?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减排承诺如何兑现?人类能拯救地球吗?丁仲礼就这些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谈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

一笔公益捐款被截住了

 

当被鲁健问到“您现在还被列入美国的制裁名单,这段时间有没有受什么影响时”,丁仲礼直言:“我反正也不去美国,很多年没去了。我也没有什么美元账户。”

 

丁仲礼透露,唯一一次受到影响是在一次个人公益捐赠中。作为国际科学组织——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院士,他曾向该组织捐过一笔钱,但这笔公益捐赠被美方截住了。

 

 

谈全球碳中和之路

“技术为王”将得到充分体现

 

美英德等主要发达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达到碳排放的高峰了,他们承诺本世纪中叶即2050年碳中和。丁仲礼认为,他们之所以很早达到高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把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往发展中国家转移,就出现了其国内人均碳排放的下降。

 

但丁仲礼注意到,这种人均排放下降幅度不是很大,因为他们要支撑比较奢侈的生活。比如说美国,其绝对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还是很高的,要(在2050年)真正达到碳中和还是比较困难的。同时他还提出,碳中和主要是靠技术,技术有一个扩散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有一定优势。

 

 

谈中国碳中和之路

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这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承诺的时间,这个目标要怎么实现呢?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丁仲礼以《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为题,作了专题报道。他认为,对中国来说,碳中和是一场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需要在能源结构、能源消费、人为固碳“三端发力”。

 

访谈中,丁仲礼再次就这此作出介绍。他说,能源结构方面要使用清洁能源,发电上要低碳发电或非碳发电;能源消费中也要多用电能、氢能源等代替煤碳、油气等;固碳的潜力则主要靠生态建设。

 

 

谈国际碳排放

必须考虑历史和人均

 

2009年,192个国家就全球变暖问题召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作为中国代表团科学顾问,丁仲礼对世界各国人均累计碳排放和碳排放配额开展系统研究,率先提出“以人均历史累计排放为基础,分配碳排放权”的中国方案,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国际碳排放话语权的垄断。

 

丁仲礼梳理了1930年到2019年期间,多个国家人均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从1930年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人均累计碳排放量也是全球第一;而中国的人均累计碳排放,远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也小于全球平均。

 

丁仲礼认为,一些发达国家宣称中国是“第一排放国家”“污染大国”,是没有任何道理的。中国人口最多,谈碳排放不考虑人均和历史,就是“耍流氓”。

 

 

谈减排承诺落实

西方某些国家是“放空炮”,但中国还是要做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需要各国携手推进温室气体减排。然而,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一些发达国家频频“毁约”。丁仲礼指出,协定中“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要在资金与技术上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等减排承诺没有得到落实,西方一些国家就是在“放空炮”,甚至反而在技术上频频设限。

 

丁仲礼强调,减排上,即使西方国家“放空炮”,中国还是要做,其好处就是彻底解决我们大气污染的问题。因为中国是从国家发展的层面,从积极的角度、机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非像西方一样纯粹从政治的角度。“我学地质的,煤炭、石油都是很好的资源,烧掉是可惜的。这些原料子子孙孙还要用的,所以中国还是要做的。”他说。

 

 

谈“人类拯救地球”之问

从地质学家角度来听有点狂妄

 

作为地质学家、气候变化专家,丁仲礼曾历时20多年,带领团队踏遍黄土高原,成功建立了中国黄土高原260万年以来的集成气候记录曲线,被写入国际地质学权威文献《国际地质年表》。多年出野外的经历,也让他对大自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访谈中,回应鲁健“地球需要拯救吗?”的问题时,他表示人类想要拯救地球,“从地质学家的角度来听,确实觉得有一点狂妄”,人类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拯救人类自己。

 

 

谈一生中最看重的事情

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丁仲礼对周光召先生说过的“一代人要做好一代人的事”记忆深刻。他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一穷二白,后来钱学森先生、华罗庚先生等归国一代建起中国的学科体系,周光召先生这一代又造出很多国之重器,“希望我们这代人能把中国的学术水平向世界看齐,未来去超越”。

 

身为科学家,如今的丁仲礼,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同时,还担任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他一直关注着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你这一生中最看重的想要做好的事情是什么?”面对鲁健的提问,丁仲礼说:“不管我在什么岗位上,一定要把眼前的事做好。”

 

来源:能源电力说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