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纪事文苑

@所有父母,请给孩子最美的爱

shangguan_002
2020-05-26 16:30:14
来源: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快到六一国际儿童节了,偶尔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保护孩子是母亲的天性,但其实孩子们其实尚在胎儿阶段就开始“偷偷”地保护着妈妈了。据报道,宝宝作为胎儿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胚胎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含有某种特殊的蛋白质,它能够增强妈妈的身体免疫力,免受一些癌症细胞的侵犯,呵护母亲的身心健康;在成长到一定尺寸时,宝宝会自动地“暂停”长个,并维持一种最节省空间的姿势,一直到分娩为止,为的就是不让妈妈的子宫受到更多的冲击;分泌时,妈妈在忍受痛苦的同时,宝宝会分泌一种物质,帮助妈妈分泌,同时也会用力,只为“破壳”的成功瞬间。

  母亲对孩子的爱,千百年来被无数遍歌颂、赞美。母爱的无私,也的确配得上最伟大的爱。多年前,笔者亦曾经写过一篇《女子本弱 为母则刚》的短文,致敬天下所有母亲。但爱都是双方互动的,在父母为儿女操劳奉献自己一生的同时,不也在无时无刻地“享受”着来自儿女的爱吗?

  在我国自古便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而在民间认同、秉承此观念的人众则不在少数,甚至沦为“重男轻女”的理由之一。流传这个观点,应该与当时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有关。那个年代,“养老送终”寄托了人们年老体弱,逐渐丧失劳动力之后,没有了生活来源,期盼着子女能够为之养老送终的美好愿望。

  今日,我们暂不讨论这个观念是否正确,是否还符合当下的事宜。只想聊聊我个人的观点。私认为,大凡可以被称作的“爱”,都是自愿付出、且不讲回报的,且二者必须同时成立,缺一不可。如果将今日父母养育子女,投入的精力、物质、心境都当做普通商品一般,可以“明码标价”;像积分一样,可以随着付出而积累“回报的资本”,那么所谓的“爱”即会变得一文不值。如同:一个人到寺院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成全某事。如果事成,便来为佛“重塑金身”。此种“还愿”,怎么都会让人有种做买卖、等价交换的“怪味”,更与佛家提倡的静以修心的理念背驰。与其这般地抱有未来得到某种回报,“打着算盘”地付出,反倒不如买个商业保险来得实在。

  幸好,天下的父母在爱自己孩子这件事情上,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下,绝大多数是没有抱这样思想的,所以这份爱才令人敬服。

  今日真的不必在乎什么“养儿防老”,如果真的要计算这份“爱”付出的回报的话,其实“付出”过程同样是得到回报的过程。只不过,二者是融在一起,而且无法分割。比如,除了胎儿时期,宝宝为母亲的“助攻”外,宝宝成长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父母爱的“回报”:宝宝第一次冲你莞尔一笑、第一次学会翻身、第一次蹒跚起步成功后对你得意的笑脸、第一次跌倒后委屈看向你的眼神、第一模糊地喊出爸爸、妈妈时的欢喜……这些是任何人间情感都代替不了的,是没有为人父母永远体会不到的;更是父母一生最珍贵的记忆。

  可悲的是,中国的许多父母都不会爱自己的孩子。这么说,可能立刻会有人许多人反驳,“我生他(她)、养他(她),供应吃喝、供上学,怎么不会爱?”其实,这是一种爱,但不是全部。想起《一首小夜曲》中写道:“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也有人说,为人父母,是世上最难的“职业”。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在五千年漫长的农业文明中,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孝,莫过于“顺”,最后发展成无条件、不讲原则的服从,仿佛这才是好孩子的唯一标准、才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否则就会绑架上道德的枷锁。

  而父母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习惯地将自己的意志强行加于孩子身上,而且中国父母都会认为:我们一辈子省吃俭用,这还不都是为你好?我们都是为了你,孩子稍微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父母会以“受害人”的自私说:你小子,我供你读书,现在把你养大了,会顶嘴了,是吧?你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你不一样长大了?……如此如此,孩子再也张不开嘴,父母立马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

  其实,持有这种思维的中国父母往往在心里上是自卑和不自信的。首先,他们将自己和孩子放置在了不平等的地位上,不管孩子成长的年龄、心智如何,都视孩子为自己的“私人物品”,“老子说的一定对,孩子必须无条件遵守”,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殊不知,如此教育下,绑架了多少孩子的天性、扼杀了多少年轻的想法、造就了多少不可逆转的人生轨迹。君不见,又有多少“中国式家庭”里,父子共处一室、心缺各安一方?

  所以,真心地劝慰那些中国的家长:孩子是会成长的,当他们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后,父母们可以试着从自己磊筑的“道德神坛”上走下来,将一直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把自己放到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试着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卸下高高在上的姿态,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收回严肃刻板的面孔、耐心地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对问题的独立看法。可以利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多跟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多给孩子一点理解、一点理性的引导、一点独立的空间,一点隐私的权利。这样做,不但不会有损家长的权威,反而会让孩子与父母间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和包容。

  聆听自然的嬗变之音、体会无为的智慧之光、坐赏云卷云舒之态,静待瓜熟蒂落之时,难道不好吗?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