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碧水蓝天、青山绿水工程的不断深入进行,国内部分地区对城市燃煤发电企业实施搬迁以及燃煤总量控制,严控公路运输、公转铁等政策的落地执行,致使火电企业生存举步维艰。近几年国家对环保管控的不断强化,纷纷设定禁煤区域,对货运汽车类型及路线进行了限制,城市火电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尤其进入冬季后燃煤的调运、储备问题凸显,经常性的有煤无法调运,库存燃煤量急剧下降,甚至因缺煤出现限负荷、限热、停机的事故。为了企业的生存以及长远高质量发展,急需寻求突破,克服自身的短板,提升应变市场的能力是谋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国家去产能、供给侧结构型调整的持续推进,煤炭行业中小型煤企越来越少,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大型煤企手中。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先煤矿自主定价,转变成集团化管控,统一竞标,统一销售。煤炭产能集中在山西、陕西、蒙西的趋势越来越突出。2019年中国原煤产量约为37.5亿吨,同比2018年增长1.8%,为2016年供给侧改革后连续第三年保持增长。中国煤炭资源空间分布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特点,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贵州是我国煤炭产量前五大省份,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原煤产量达103523.7万吨,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8%;山西省原煤产量达97109.4万吨,占比26%;陕西省原煤产量为63412.4万吨,占比17%,“三西”地区是中国动力煤生产的中心,约占全国产量的71%,也是未来煤炭新增产能的主力释放区域;“公转铁”的逐步实施,铁路运输将成为主导运输方式,瓦日、蒙冀铁路运力的提升与释放,蒙华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对沿线煤炭发运带来新的变革。当前国有大型煤矿在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通过限产能、降库存等方式来调节供需关系,2019年1-11月,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完成23.9亿吨,同比增加3409万吨,增长1.4% 。
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15.6亿吨,占大型企业原煤产量的65.3%。把控市场走势,对区域市场采购带来了较大影响,市场无规律可循。随着国家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供需形势紧平衡态势将成为常态。煤价受需求变化影响的季节性波动及受安全环保督察影响的干扰性波动幅度明显加大。
城市火电企业大部分无自有煤炭资源,稳定的燃煤供应是基础,充足的燃煤储备是关键。如何建立稳定的燃煤供应链需从以下几方面需求突破:一是按照国家资源整合的要求,煤企与电企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参股、控股的模式,实现资源互补,达到互帮互助共发展;二是加大中长协合作力度,逐步由市场采购向中长协统一采购转变,减少中间环节,实现直达直供,降低采购成本;三是对于采购高度重叠的区域,实施区域集中采购,避免出现自我恶性竞争,互相抢夺资源;四是新、扩建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新型储煤基地,建设绿色环保清洁的能源中转基地,通过科学调控库存结构、储煤量,把控采购节奏,掌握主动权;五是创新供应模式与渠道,将先进的物链理念引入到燃料供应链中,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
作者系山西大唐国际临汾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经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