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市场分析

绿色环保行业的七个变与不变——23张图带你一起进行“十四五”中期回顾和展望(下)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3-02-08
浏览:

我们在上篇绿色环保行业的七个变与不变——23张图带你一起进行“十四五”中期回顾和展望(上)深入探讨了我国绿色环保行业进入“十四五”以来的前四个变与不变,包括: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剩余三个:

竞争态势的变与不变

不变:头部企业的马太效应持续凸现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一趋势在我国绿色环保市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当前收入规模排在前20的企业的增长率基本上一直都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排名靠后的企业想追赶上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见图16)。辰于在2019年预测未来十年内我国绿色环保行业将先后出现资产规模数千亿、收入规模超千亿的旗舰企业,现在看来这个判断依然是站的住脚的。

造成马太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绿色环保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基本都与规模呈现正相关——资金实力、政府关系、运营经验、品牌效应,企业规模越大,在这四方面的积累也会更多,在竞争时更游刃有余。举个例子,央企大举进入绿色环保领域后,在水生态环境治理、流域治理等领域几乎垄断行业,就是因为它们在资金实力、政府关系方面无人能敌。

此外,从2018年PPP暴雷开始,环保民企因资金链短缺问题“投奔”国企央企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认为在地方政府缺钱的大环境下,民企仅靠自身力量想实现持续的规模增长是比较困难的,更加理想的发展路径之一应是从技术的角度切入,包括大数据、云技术、创新工艺、技术难点等,做国企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共享规模的增长,做绿色环保领域的“专精特新”。

变:隐形地方保护主义抬头恐造成地域壁垒高筑

202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中央十分清楚,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也是关键所在。

但据辰于的长期观察,我们认为在绿色环保领域,隐形地方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缺口情况十分严峻,把绿色环保相关的政府采购或项目交给地方政府控制的地方国企,各种资金只是左手转右手,能够有效的把钱留在自己口袋里,把利润和税收留下来,甚至可以让地方国企利用项目资产进行再融资,撬动更大的杠杆效应。

环卫市场是这种现象普遍出现的领域之一。根据有关统计,2021年,环卫市场成交的千万级及亿级单一来源项目总数共17个,合同总额近14亿元,而这些项目的中标供应商普遍是本地的环境企业,尤其是当地的国企。在山东、浙江、广东、湖北等省份,不少环卫项目都是以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实施的,业界对此曾有不少质疑的声音。

如果说这是2021年才开始出现的现象,不具备代表性,那么从长远来看,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可能会以影响更加深远的形式出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近几年多个省份都成立了省级环保平台,根据辰于的统计,到2021年已经有17家省级环保平台相继成立(见图17),大多数省级环保平台的组建方式都是如出一辙的——地方政府将与环保有关的企业、资产集中划拨,相比其他企业,省级环保平台与当地地方政府的关系自然更加亲密,其发展企图也是雄心勃勃。

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绿色环保行业进入运营时代,20年前新建的许多BOT项目将相继进入移交期,这些项目是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香馍馍”,移交给地方政府后,地方政府会优先把这些项目的运营权移交给谁呢?城镇污水的行业集中度在2021年首度出现了下滑也许能代表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规模靠前的全国型企业不是正确答案(见图18)。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存量竞争的时代,地方保护主义可能会成为造成市场竞争陷入混乱的最大威胁因素。

融资模式的变与不变

不变:PPP、EOD模式持续发展占据主流地位

“钱从哪里来”一直是绿色环保项目的头等大事,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会为了融资的事而绞尽脑汁,地方政府隐性债正是地方政府想尽办法融资的产物。但为了解决融资的问题,同时化解隐性债带来的巨大金融风险,国家采取开“前门”堵“后门”的方式引导地方政府通过风险可控、可管理的方式融资,一是给予了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的权力,这也是地方政府目前唯一合法的融资渠道,二是鼓励地方政府以PPP、EOD模式开展公益性项目,要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减少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辰于判断PPP、EOD模式仍将是绿色环保项目的主流模式。

原因之一是,除了PPP、EOD之外,可选的选项越来越少了。之前分析过,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缺口持续扩大,最近几年大量通过发债的方式来弥补缺口,导致债务快速增长,债务增长到顶之后怎么办?其次,地方融资平台等渠道进行融资的可操作空间也越来越少,财政部部长刘昆2023年初针对地方债务危机强调“坚持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将进一步打破兜底预期”,要是拼命融资导致地方融资平台暴雷,对于地方政府官员来说就不是业绩问题,而是锒铛入狱了,而关于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特许经营等方面的政策也在不断补漏洞,坚决遏制地方隐性债的增量。所以,社会资本只能是最后的方法了,PPP、EOD都是要通过商业模式的设计,以项目运营收益来吸引社会资本掏钱投资,这也是为数不多合法的方式。

原因之二是,PPP、EOD模式本身也在持续的发展。PPP模式从2015年发展至今已经有8年的时间,期间虽然经历过调整,但目前PPP模式在我国已经初步成熟,规范发展、阳光运行是未来的主旋律。EOD模式从2020年开始第一次试点,目前已经在推动常态化入库工作,各地都在积极探索EOD项目的实施(图19),要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条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未来可期。

变:绿色基金、REITs等发展不及预期

绿色基金、REITs等金融工具也是环保项目融资的渠道,积极发展这些融资渠道,能够使企业、政府具备更多选择,毕竟长久以来银行都是融资主力,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较小,不利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生态环保建设中来。

不过就目前的形势来看,绿色基金、REITs虽然本身有所发展,但对绿色环保领域的建设起到的作用还有待观察。据我们观察,这些绿色基金大多投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对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等外部性强的传统环保领域投资较少,引领社会资本的作用并没有预期的那么有力。

还是要看到,2019年以来,国内每年新出现的绿色基金数量都超过2000个(见图20。注:绿色基金数量采取管理者口径,即持股管理者的管理基金产品有涉及环保绿色产业的部分定义为绿色基金管理者,绿色管理者(机构)所发行的基金为绿色基金),绿色基金的热度相对还是比较高的,期待绿色基金能够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生态环保事业贡献强大助力。

REITs是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的简称,是不动产证券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并列于股票、债券、基金和衍生品的证券品种,说白了就是用空间换时间,以往项目投资建设后要通过十数年的运营来收回投资获取收益,运用REITs之后,投资人使用现金购买项目后期的收益,企业就能够立刻收回项目的投资,加快资金周转,把“重资产模式”变成“轻资产模式”。2020年4月,《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采用“公募基金+单一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的产品架构,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这是REITs的正式起步。辰于对过去2年内REITs的发展进行了统计,2022年的总规模达到了500多亿元,但是用于绿色环保领域的金额占比不到4%,也就是仅有20亿规模(见图21),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企业转型的变与不变

不变:数字化智慧化趋势与热度不减

绿色环保行业常常被认为是一个比较“low”的行业,原因之一就是绿色环保行业“技术含量低”是大众印象,是一个劳动力密集、科技不够发达的产业。然而当互联网发展深刻影响世界的同时,绿色环保行业也不能置身事外,数字化、智慧化在绿色环保行业的普及趋势长期存在,在较早进入成熟期的一批行业中,如城镇供水、污水行业,数字化、智慧化技术在这几年蓬勃发展,还有一批行业在数字化带来的巨大收益下,也朝着这个方向“狂奔”,例如智慧环卫、智能环卫装备等。

辰于多次强调数字化的重要性,数字化不是口号,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数字化不仅是政策大力推动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必行之路。

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数据要素正在成为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之外最先进、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驱动实体经济在生产主体、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上发生深刻变革,谁走在前面,就能够享受发展的红利。从数据上看,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45万亿,占GDP的比重即将突破40%(见图22),全社会的数字化是大势。

数字化确实也在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字化和智慧化在帮助企业降低人工成本、降低运营成本、减少运营安全风险、提高运营精细化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优势。更具体来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商业数字化,或者说管理的数字化,管理者可以使用更加丰富、多维度的数据来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敏捷性;二是生产数字化,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将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变成机器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监控,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十四五”就要过去一半,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议题,企业该认真筹备和实施了。到数字化的跨越,还要先经过标准化的一关,组织的标准化、生产的标准化是实现数字化的基础,而数字化是智慧化的基础,企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变:低碳转型、ESG也正在成为行业新热点

数字化转型是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而“十四五”以来,低碳可能是影响最大的变化之一。自2021年我国确定了“30·60”双碳战略以来,无论是企业、地方政府都非常关注,各地、各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开始制定自身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无论这是自发的还是上级的要求,低碳转型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

绿色环保行业与低碳转型在这几年中碰撞出了很多火花。

一是各类生产清洁能源的绿色环保细分市场,以生物质发电为主,除了打上了“绿电”的标志之外,发电环节产生的余热也变成了“香馍馍”,热电联产改造在各地都流行起来。

二是一些大量使用能源的绿色环保细分市场,以水的生产处理、固废处置为主,绿色能源替代工作成为热潮,比如供水厂在厂内空置区域、屋顶架设光伏发电设施或风力发电设施,自发自用,减少传统的电网用电,不仅降低了碳排放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是一些车辆使用较多的绿色环保细分市场,以环卫清扫、垃圾转运为主,将传统的汽/柴油车替换为新能源车的行动正在进行,例如郑州要求2023年底前环卫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车辆;淄博要求新增环卫用车,4.5吨以下的全部采用新能源车型,4.5吨以上的采用新能源车型比例不低于80%。有关研究显示,随着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2020-2035 年新能源环卫车销量将达到 197.5 万辆,对应市场空间约 8000亿元以上。

四是与绿色低碳理念高度一致的ESG这两年在国内蓬勃发展,将企业的整体低碳转型与ESG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企业治理的发展方向。2022年国内在ESG监管政策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22年1月沪深两大交易所分别更新了《上市规则》,首次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内容;4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将ESG信息作为投资者关系管理中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的内容之一;5月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更多央企披露ESG报告,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覆盖。据调研,绿色环保领域的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比例与其他行业相比较低(见图23),预计行业将很快面临ESG信息披露、管理实践方面的挑战。



推荐阅读

无相关信息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