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的秦山
核电站已并网发电10年了。秦山,这个杭州湾畔的一座并不伟岸的山峦,静静地见证着民族
核电的征程。
期望
中国是否要建核电站?建造什么样的核电站?是自力更生还是成套引进?在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后,这些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70年,周恩来总理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核电站。1974年3月31日,在周总理一生最后一次主持的中央专门委员会上,党中央审时度势,审查批准了电功率为3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站设计方案。据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回忆:此次会议上,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寄予了很高期望。周总理就该工程的意义指示说,“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座核电站的研究、设计、建设、运行,掌握核电技术、培训人员,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总理一再指示:核电站的建设要贯彻“安全、实用、经济、自力更生”的方针。
民族核电就这样在党中央的殷殷期望中走出了第一步。一番艰苦的论证之后,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的秦山,被党中央选定为民族核电的起点。
用“白手起家”来比喻我国核电起步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有太多的未知,需要太多的尝试,要面对太多的挫折,体验太多的艰辛……
从1974年起,全国100多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有关的设备制造厂协同奋战,完成科研项目400多项,为秦山核电站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为了掌握核电技术的主动权,在建设中,除了一些国内一时难以解决的设备和材料被引进外,绝大部分都必须自己动手。为了验证设计性能,研制新材料和新设备,核电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使各项工艺、工程系统的设计都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1991年12月15日,“众志成城”的时刻终于到来。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成功,中国内陆核电实现了零的突破,中国自此成为继美、英、法、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本国第一座核电站的国家。
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
人们最为关注的是安全。
就在秦山核电站建造期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重大事故,整个核电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自己建造的核电站能保证绝对安全吗?最有力的回答只有事实。于是,秦山人开始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强应急管理,并对环境检测的软硬件进行了大规模改善,一个有效的环境检测评价系统在秦山形成。
1994年6月18日,国家环保局在京宣布:秦山核电站周围的辐射水平未出现异常,各种环境介质中未出现来自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其成果达到国际同类核电站的先进水平。去年12月,浙江省特地下发了秦山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监测情况的文件,认为在秦山核电站外围环境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与核电站建造前为同一水平。没到过秦山的人对核电也许还有一丝疑虑,但是在秦山,随便问起一个人“生活在核电站周围是否害怕”这个问题时,他(她)都会微笑地摇摇头,继续他们怡然自得的生活。
秦山,给“核”赋予了新的内涵,将“核”与“安全”连成一体。而“核”回报秦山的则是源源不断的电流。记者从秦山核电公司负责人那里得到一组数据:截至今年12月,秦山核电站已累计发电168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
今天的秦山核电站,已经开始向现代化、国际化目标迈进。
业绩
党中央当初考虑建设秦山核电站时,其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掌握技术、总结经验、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其探索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发电本身。
今天,秦山核电公司的负责人自豪地向记者表示,秦山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期望。通过秦山核电站的建设,培养锻炼了
中国核电职工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核电专门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核电建设运行经验,为中国核电的后续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从中国核电专家那里获悉,通过从核电站立项、设计、建造、运行、管理这一整个过程,我国已具备30万千瓦核电站的自主设计和建造能力,基本掌握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总体设计、系统设计和大部分设备的制造能力,具备以我为主与国外合作设计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通过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基本掌握了现代先进的核电建设项目管理方法,并逐步与国际接轨,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民族核电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我国核电相关产业如机械制造、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新型材料、冶金、仿真系统等的发展。以上海为例,通过秦山核电站的建设,上海核电设备的生产管理能力和质量保证水平获得很大提高,并掌握了核电设备制造的关键技术、国际通用规范和标准,核电产业已经跃升为上海大型成套设备制造业的重要一员,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工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了上海工业的综合实力。而像上海一样具备为核电站生产关键设备的企业我国已有100多家。
核电发展的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并开始为世界核能的和平利用作出贡献。由我国政府援建的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已经作为“南南合作”
的典范载入史册。
使命
“在我国新世纪能源结构中,核电发展的前景如何?”当记者将这个老问题提给秦山核电公司副总经理何小剑时,这位学者型的副总回答异常坚定:“核电是最现实最合理的选择!在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发电成本居高不下,而水电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下,在解决了安全问题之后,核电无疑成了现实之选。”
目前,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达440多台,分布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在电力工业中所占比重已经占到16%,而我国这个比例仅为1.2%,排在世界拥有核电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末位。
在“十五”计划中,党中央果断提出“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为我国电力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天,秦山核电站已经被人们习惯地称作“秦山一期”,而从明年到2004年,在神州大地上,将新树立起四座核电站。核电将更多地走进千家万户。正在紧张施工的这几座核电站中,“秦山二期”格外引起国人关注。因为和“九五”期间开工的其它三个核电站相比,它是惟一的“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自行设计,自主建设”的核电项目,肩负着核电标准化、系列化和国产化的重任。
我们欣喜地获悉:秦山二期不仅在自主设计上跨越了一大步,而且在设备制造国产化方面上了一个台阶。在55项关键设备中,除8项需进口外,其余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这使得秦山二期单位千瓦的造价要比国外引进的机组低得多。民族核电开始与核电强国赛跑。
“秦山核电站每走一步,都离不开党中央的关怀,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秦山的日子里,记者深深感受着秦山所承受的关爱。
这片宁静的海湾,党中央给予了太多的牵挂,而这正化成核电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和不竭的动力,激励他们跨越千难万险,铸起中国另一个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