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0月17日电(记者王攀)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次核准开工建设容量最大的
核电项目,位于广东的阳江
核电站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记者17日在核电工地现场看到,1号机组核反应堆厂房的穹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就在8月30日,该穹顶吊装成功完成,这标志着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由主体土建阶段全面转入设备安装施工阶段。
站在施工现场,中广核集团阳江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小桁说,作为2008年国务院4万亿投资计划中的重要工程项目,阳江核电站是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他说:“阳江核电站建设在‘十一五’中开工,在‘十二五’期间迎来既有机组投入商运又有新机组开工建设的蓬勃发展局面,我国核电自主化进程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8年12月16日,阳江核电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近700亿元,共建设六台核电机组。截至2010年9月30日,阳江核电站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31亿元。
在阳江核电站的背后,是我国核电产业近年来在自主化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一五”期间,
中国核电迎来了积极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核电建设的“四个自主”(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行)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在推进人才培养、自主创新、核安全文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阳江核电站1、2号机组采用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自主品牌CPR1000技术方案,3至6号机组则采用CPR1000+技术,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CPR1000+较CPR1000型,形成了28项重要技术改进,这标志着中广核集团已经掌握了核电设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具备自主设计能力和工艺系统的优化设计能力。”黄小桁说。
核电机组的关键设备国产化率是衡量核电自主化的重要标志,阳江核电站1、2号机组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而3、4号机组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将达到85%,5、6号机组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则会达到90%。
“核电设备国产化不仅将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各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还将加深各企业对核安全法规、核质保体系的认识,使其管理向精细化方向转变。”黄小桁说。
核电站设备制造和建安工程费用约占核电站基础价74%。黄小桁说,阳江核电站设备制造由国内企业为主承担,建安施工全部由国内企业承担。
阳江核电站的生产运营也将实现完全自主化。黄小桁说,这得益于中广核集团的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专业管理技术,有效实现运营能力标准化输出、快速复制与可靠移植。
展望未来,在自主化进程上稳步前行的中国核电产业已经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黄小桁说,在“十二五”期间,随着自主品牌核电技术方案不断完善、成熟,中国核电产业在更高层面、更大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高。
他说:“拥有自主技术方案的中国核电产业必将成为全球核电市场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