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核能协会副总干事史蒂夫·基德在5月17日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专题演讲中指出,“未来核技术发展的重要一点是,世界各国应协调核反应堆的设计要求”。
他在题为《核能技术的安全和开发》中提出,福岛核事故致使国际社会不得不重新思考核工业,国际媒体的许多消极报道,甚至让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普通民众对未来核能利用产生了质疑。他说,目前对此次事故给核工业带来的影响做全面评估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核工业应从福岛核事故中吸取重要教训。
他指出,核反应堆的不同设计太多,且大多是基于国家标准而非国际标准。世界面临如何充分发挥核能优势的挑战,世界核能协会认为,需要制定统一的反应堆设计要求。
他透露,世界核能协会已建立了“反应堆设计评估和许可”工作小组,正在审查如何最好地在这一领域取得进展。
史蒂夫·基德表示,福岛核事故之后,世界能源供求情况基本没有发生改变,发展中国家仍有巨大和继续增长的能源需求,作为一种清洁能源,
核电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为更好地发展核能,在维持其总体安全可靠的同时,必须克服费用、废料处理和对扩散的关切等关键挑战。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对核燃料循环演变的长期影响做出重大决策,包括使用何种燃料、何种反应堆、放射性燃料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使用何种方法来处理长期的核废料等。
他同时表示,福岛核事故还让人们重新考量核工业的一些技术体系,如乏燃料(核反应堆内使用过的核燃料)管理的整套制度及其最终的地质处理等。据介绍,在目前许多国家的燃料循环政策中,乏燃料储存一直未被周密考虑,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笔庞大费用目前必须由企业来承担。史蒂夫·基德说,长期储存管理可实现未来以较低成本利用乏燃料,乏燃料数量很少,储存费用与产生电力的价值相比要小得多。一台典型的反应堆每年产生20吨乏燃料,其废料管理的总费用(包括乏燃料的储存)只相当于核电力费用的1%—2%。但在许多国家的政策辩论中,将乏核燃料保留作为燃料来源的价值被低估了。他介绍说,在福岛核事故刺激下,现在已经有一种新的可能,把乏燃料更快地移至干燥的模铸储存器内,或者从反应堆场所移至加固的储存库加以处理,还有国家准备采取大规模地质储藏的办法。“但这些必须经过认真考虑。”史蒂夫·基德说,可选择在反应堆运作地集中储存设施,或者设计可以回收的地质仓库。
他强调,中国的核规划对于全球核电工业的未来至关重要。世界核能协会在《世界核新闻》和该协会的网站中陆续报道中国核能发展成就,以帮助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士了解中国的计划和进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