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级锆材的国产化进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给了资本市场充分的想象空间。但替代之路,可能将经历5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真正启程。
日本福岛核泄漏让全球核能发展前景蒙上阴影,但我国核能发展的春天并没有就此结束。在今年两会上,有关
核电项目将重新审批的消息令相关行业振奋。广东、辽宁、福建、浙江、山东、江苏、海南等地也均在规划建设大型核电项目,我国还将建成全球首座第三代
核电站。
核电站的迅速发展,为锆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市场前景。目前,我国核电所需的核级海绵锆全部来自国外,同时在运行的核电站和在建核电站所用的包壳材料等堆芯结构也全部由国外供应商提供,从供应保障角度考虑,推进国产核级锆材的替代是毫无疑问的方向。
包壳管是一种高耗材料,每年需要周期性更换三分之一。资料显示,每1万千瓦核电首炉装机容量需锆材0.3-0.35吨,如按50%成材率计算,需核级海绵锆0.6-0.7吨。每年换材按1万千瓦0.1-0.12吨计算,一座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则需海绵锆60-70吨,换材需要20-25吨,总需80-96吨。我国如果按2020年4000万千瓦计,需海绵锆3600吨。按7000万千瓦计,需海绵锆6300吨。可见,锆是反应堆应用不可缺的重要高耗材料。
在今年2月公布的《新材料十二五规划》中,锆材亦被作为重点研发产品,屡次于文件中提及。规划中表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级锆材产能要达到1200吨/年、锆及锆合金铸锭要达到2000吨/年。
国内龙头企业闻风而动。2010年6月,东方锆业(002167,股吧)宣布定向增发募资新建1000吨级核级海绵锆项目,进军核级锆材领域。随后公司又收购辽宁朝阳百盛锆钛股份有限公司海绵锆相关业务,后者拥有我国已建成的唯一一条核级海绵锆生产线。这使得核级锆成为东方锆业最具特色的业务之一。
“不过,估计要5年左右的时间,国产锆合金才能真正开始替代进口。近几年对公司的业绩几乎没有影响。”东方锆业常务副总经理黄超华对本报记者坦言。
多位行业资深人士解释,目前进行核级锆材国产化推广最大的瓶颈并不是技术,而是专利认证资格。由于目前核级锆材专利均为法国等传统核能大国拥有,国内核电项目也一直在使用成体系的国外产品,国产锆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测试才可能获得资格认证,真正开始应用到核电项目之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方锆业朝阳百盛拥有的150吨产能的核级锆生产线尚处于试生产状态,主要提供给科研院所。更多生产的是工业级海绵锆,产能在450吨。募投的1000吨核级锆项目现在处于厂房基建状态。公司估计,核级海绵锆的批量生产需要2年左右时间,3年左右认证,也就是说,5年后,才有望见到核电站试用第一根国产锆管。
因此,今年两会上有关
中国核电项目将重新审批的消息,对相关企业的短期影响可以忽略。但由于这是政策和市场双方面推进的领域,且核级海绵锆作为核级锆材的原料,目前拥有40%以上的高利润率,广阔前景同样吸引了业内具备实力的企业进入。江西晶安相关高层即透露,晶安将1000吨核能级海绵锆建设工程列入了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回答该领域进入门槛的问题时,东方锆业方面表示,该领域需要高纯氯氧化锆作为原料,还需要锆铪分离技术。上述两项条件同时具备的企业极少,因此将构成核级锆材的进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