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重水堆元件厂来说,2012年是困难重重的一年。
2012年初发生的两起安全事故,让这个拥有我国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并连续多年荣获质量先进单位、安全先进单位等称号的企业顿时陷入了阴霾。生产线停产、员工情绪低落……面对一系列扑面而来的压力,重水人痛定思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走出了一条困惑、反思、奋进、崛起的涅槃之路。
痛定思痛
事故发生后,中核北方总经理马文军,党委书记王永刚等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亲临现场指导事故后的整改工作,并与员工进行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鼓励员工要树立信心。“事故后,员工的心理压力都比较大,你和他谈话,他一声不吭,你说完了他起身就走了,不愿意多说话。”临危受命担任重水堆元件厂厂长的张杰回忆道。
为了让员工把心里话说出来,重水堆元件厂领导班子四位成员着实费了一翻功夫。每周例会,重水堆元件厂党政主要领导各自分工,到不同的班组和员工面对面坦诚交谈,解疑释惑,鼓励员工重振士气。“我们已经到谷底了,能做的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团结一心向上攀登。”张杰在当时重水堆元件厂员工大会上这样说。与此同时,重水堆元件厂党总支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鼓励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比学习,比贡献,比技术。“你是一面旗帜,你在那个岗位就要带红一片,带活一片。”重水堆元件厂党总支书记赵文刚如是说。
期间,秦山三期也给重水堆元件厂提供了大力支持。正是因为这种长久合作所建立的信任,更让所有工作人员在感动之余感到了肩上责任的巨大。
与时间较劲
面对事故,重水堆元件厂不回避、不遮掩,迅速行动,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员工开展了事故分析。同时,引导员工根据自身实际对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组织开展多项活动,自觉暴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岗位的本质安全水平。
经过一个多月的事故处理检修后,重水堆燃料元件生产线全线恢复生产。为了弥补因事故造成的产量损失,此时,和重水堆元件厂员工较劲儿的就是时间。在抢进度的这个节骨眼儿上,分秒对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重水堆元件厂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统筹安排、科学合理地调整生产作业计划,取消了维修岗位夜班制,将主体力量全部集中到白天,有效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全力保障生产系统的稳定。 “以前生产系统出现故障,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运行。将夜班制改为听班制后,员工工作效率明显增强,白天发现问题就会及时主动处理,从以往的故障性抢修转变为预防性抢修,有效保证了生产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张杰说。
与此同时,重水堆元件厂也在积极思考如何通过班组文化建设持久保持员工队伍的凝聚力。于是,一场征集特色文化理念的活动在厂内有声有色地展开。经评选,“重工精益、行德如水”位居榜首。这八个金色大字后经重水堆元件厂员工手工制作,悬挂于重水堆元件厂大门内侧,时刻鞭策员工。
祛痛后的涅槃
“我们没有消沉于事故中一蹶不振。只要我们深刻反思,就能从事故中获得新的启示,更好地完善我们的工作。”重水堆元件厂组装车间副主任吕会如是说。经历了低谷的重水堆元件厂秉承“精益管理、精细制造、优质服务、追求卓越”的质量理念,通过开展以端塞焊接、钎焊工艺、二氧化铀粉末物性为控制核心的质量过程控制活动,使燃料棒束产品保持持续稳定并逐步提高。
2012年,重水堆元件厂提前并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产品合格率经检测达到99.5%,较上年相比增加了三个百分点,节约资金近百万元。“我们还在积极开展降本增效活动,建立了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库存资源的共享,设定了库存预警,对材料库存数量严格限定,有效降低了库存冗余,避免了资源浪费和资金挤占,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重水堆元件厂成本部副主任韩雪松说。据测算,棒束单位成本比预算降低了767元。
事故让人警醒,也让重水堆元件厂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重水堆元件厂拥有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要想比别人做得更好,就要比别人做得更早,凡事儿多走半步,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经过时间的积累,我们的各项工作一定能够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并取得持续进步。”张杰说。(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