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发展将何去何从?未来怎样加强核安全?核工业全球化时代,我国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9月11日至13日,以“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召开。我国核领域近半数院士聚首哈工程,把脉核科学技术未来发展走向,助力核科技事业发展。
核学会年会现场
本届学术年会共收到论文1206篇。大会主要以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口头报告、张贴报告三种形式进行,发布了2011年6月—2013年6月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分别为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中国实验快堆并网发电、气体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和工业化应用、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
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等内容。并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就核科技发展政策环境、基础研究、核能三代、四代技术、核能装备制造等进行演讲。此外,本届年会还举办以“传承科学精神——纪念玻尔模型建立100周年”为主题的青年报告会,届时,胡思得、邱爱慈院士等将与1000余名高校学生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弘扬老一辈核科技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将科学精神的“正能量”发扬光大。
另外,本届年会增设“核能产业论坛”与“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评选两项重要内容。“核能产业论坛”围绕当前核能产业领域的热点、重点、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交流与讨论,依托中国核学会年会的强大学术平台和专家开云直营官方资源,有效地推动核能产业“产学研用”的高效结合。
据悉,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核科技界学科设置最全、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每两年召开一次。本届大会旨在搭建一流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和交流两年来核科学技术各个学科领域的创新成果,推动各个学科交流、交叉与融合,促进核科技人才的进步与成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
核电、核燃料关联产业、核技术产业、核基础科学、核医学、核农学等学科的全面发展,使核技术更多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核学会主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承办。
作为人类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核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当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17台,装机容量1474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8台,装机容量3056万千瓦。根据核电发展相关规划,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我国核电已经进入积极稳妥发展的新时期。哈尔滨是中国核工业人才培养和装备制造基地,现拥有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电气集团等具有中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科研机构和制造企业,为中国的核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13年中国核学会年会在哈尔滨召开,对推动哈尔滨核科技创新与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十大核科技进展”(2011.6.30-2013.6.30)(中国核学会)
一、大亚湾实验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
中微子混合角θ13是物理学中28个基本参数之一,它的大小关系到中微子物理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和宇宙起源中的“反物质消失之谜”相关,是国际上中微子研究的热点。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来自全世界6个国家和地区38个科研单位组成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在2012年3月8日宣布,发现中微子新的振荡模式,并测得其振荡振幅,精度世界最高。该结果加深了人类对中微子基本特性的认识,得到国际高能物理学界的高度评价,并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该项目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二、中国实验快堆并网发电
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具体实施,我国第一个由快中子引起核裂变反应的中国实验快堆2011年7月21日10时成功实现并网发电。该堆采用先进的池式结构,热功率65兆瓦,电功率20兆瓦。中国实验快堆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核能发展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的第二步取得了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在四代核电技术研发方面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该项目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三、气体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和工业化应用
2013年6月21日,中核集团在兰州铀浓缩基地宣布,经过多年研制,我国核工业关键技术——气体离心法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并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之后,自主掌握铀浓缩技术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国家。离心机工业化是一项要求非常高、技术难度很大的多学科高精尖技术,该技术所需的耗电量约相当于扩散法铀浓缩技术的1/25,综合成本约减少一半。
四、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2年12月9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厂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核岛底板第一层混凝土开始浇筑,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电站采用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两套核蒸汽供应系统带一台超高压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功率21.2万千瓦,是世界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计划于2017年底前投产发电。
五、中国先进研究堆实现满功率运行
2012年3月1日,中国先进研究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目标。中国先进研究堆是面向21世纪核科学技术研究的一座高性能、多用途研究堆,由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建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了多项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其反应堆功率为60兆瓦,在同类中子束流研究堆中主要技术指标位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
六、利用CANDU堆生产钴-60的辐照-分装生产线正式投产
钴-60作为放射源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和医学(如癌症治疗)上,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秦山核电基地和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依靠国内力量,将CANDU反应堆堆芯反应性控制装置的不锈钢调节棒组件成功更换为钴-59调节棒组件,生产钴-60辐射源。辐照-分装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产能达到1400万Ci/年,满足国内70%的市场需求,根本改变了钴-60辐照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七、汤姆逊散射准单能硬X射线源实现出光
X射线广泛应用于医学诊疗、无损检测、安检反恐、科学研究等领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汤姆逊散射硬X射线源基于相对论电子束与超快超强激光相互作用,因为其准单色、方向性好、能量连续可调及具有超快时间结构及偏振性,而且规模适中,成为新型X射线源研究的国际前沿和热点。清华大学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攻关,解决了光阴极微波电子枪研制、亚皮秒时间同步抖动控制、高亮度电子束的传输及诊断、X射线本底噪声抑制等物理与关键技术问题,建成了我国首个基于光阴极注入器和太瓦激光系统的汤姆逊散射硬X射线源装置TTX,并获得了重复频率10Hz、光子能量50keV、每脉冲光子产额大于106的硬X射线。TTX的成功出光,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高能X射线源研究,及其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多种应用研究中的应用。
八、中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
中国铀矿第一科学深钻是核能开发重点项目,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负责、北京中核大地矿业勘查开发有限公司承担施工,于2013年5月在我国著名相山铀矿田成功实施,终孔深度2818.88米,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揭示了相山火山盆地三维地质结构、工程验证了成矿远景区、拓展了新的找矿空间等。该科学深钻是我国铀矿地质界里程碑式的工程,标志着我国铀矿勘查已进入了一个更深更广的全新阶段,对推动指导我国铀矿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意义。
九、医院中子照射器-I型机完成设计与建造
“医院中子照射器-Ⅰ型机”通过从堆芯直接引束的总体设计,把一种用于小样品中子活化分析的研究用堆创造性地提升为中子俘获疗法专用的临床治癌装置。它为国际首台中子俘获疗法(BNCT)专用的核反应堆中子源,具有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我国核科学应用在BNCT领域的空白,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目前医院中子照射器-Ⅰ已完成设计和建造,2012年6月19日通过专家鉴定,其应用将给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十、国产化率100%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堆内构件成功应用
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负责设计,上海第一机床厂制造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堆内构件成功应用于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这台为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配套的核岛主设备身高近11米,总重约136吨,由上万个零件精准地焊接、组装在一起。该堆内构件是国内首次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堆内构件,其成功应用表明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堆内构件设计和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