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4月22日讯(记者陈颐)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来自40多个国家的200余家参展商围绕“清洁核能科技,助力美丽中国”主题,展示了近年来世界核能发展的新技术、新成就。
核电作为世界3大电力支柱之一,目前占全球能源供应的12.3%,是清洁、高效的能源,具有资源消耗少、供应能力强等特点,被誉为“环境之友”。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建成,60年来,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已达400多座。
但一提及核能,很多人担心和顾虑的是核辐射。实际上,核电站在正常运行的状况下,是不会造成核辐射污染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辐射的世界,其中来自宇宙射线、土壤空气等的天然本底辐射占92%,医疗如脑部CT等占7%,其他人工辐射如电脑和手机占1%。根据专业部门监测,一次胸部CT所造成的辐射相当于12毫希,而核电站一年发射出的辐射只有0.01毫希。
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核电的应用越普遍。在我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中,核电仅占2%,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6%至18%,如果未来中国核电占到能源消费结构的10%左右,由火力发电导致的大气污染将大大减轻。中国计划2020年实现核电在运5800万千瓦和在建30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并在今明两年开工建设10台机组。
尽管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但正是这些惨痛的教训促进了全球核能界的交流,推动安全管理措施日益完善。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后,美国成立了“美国核动力运行研究所”;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直接促成了1989年5月在莫斯科成立“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的事故促使人们提升了对核电站选址的要求,充分考虑洪水、台风和最大天文潮等因素。通过吸取事故教训,在世界范围内,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正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