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统计,2014年和2015年已开工核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以及新开工项目数量达到高峰,2014年新开工项目达到6~8个,同比2013年翻倍增长,并且有望超越之前的“核电热”,迎来行业的第二春。与此同时,核电项目建设提速将拉动每年720亿~960亿投资,其中50%为设备类投资。
核电重启将带动核电设备企业订单释放。一个核电站有各种系统300余个,需要大大小小的零配件数万台/套,而我国目前的配套生产厂家非常分散,急需整合和优化配置,这给国内核电设备制造相关企业带来巨大机会。具体来看,核电产业主要可以把握四条主线,分别是核岛、常规岛、气水分离和辅助设备。
虽然从实际收益次序上,像核岛和常规岛这类的主设备属于长周期设备,收益回报早于辅助设备等短周期设备,但从订单弹性上看,长周期产品,一般需要提前开工18个月以上招标,而短周期设备的招标基本同项目开工时间同步。
由于前期累计项目于2013下半年及2014年初陆续开工,长周期设备订单释放顺延,多数将于2014年释放。目前重启项目的长周期设备已经于2011年之前招标,重启之后新增订单弹性有限。但短周期设备与新增项目开工基本同步。因此目前核电开工数量的明显回暖将保证短周期设备公司近1~2年订单的相对确定性增长。
以核电阀门为例,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建设对核电阀门需求大幅增加。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核电阀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51%,显示了核电阀门 市场需求空间巨大。根据业内人士测算,如果2014年新增864万千瓦核电装机得以实现,将会带来近800亿元规模的核电设备采购,而核电阀门5~8年进行更换,一般由原厂商提供备品备件,每年单堆备品备件设备价值量在800万~1000万元,这将为核电阀门设备市场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核电阀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核电阀门市场规模约在60亿元左右,而核电阀门维修、更换费用约在5亿元。目前整体市场规模偏小,主要是受限于我国核能发电目前整体规模偏小,使得核电阀门市场的应用空间受限,而随着“十二五”期间规划的一系列核电机组在2014年的启动,从事相关业务的设备企业将迎来订单释放期。
事实上,目前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三代方案所需要的先进燃料组件的设计能力,方案所需的所有主设备也已经具备自主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由于核电设备技术难度较高,核岛、常规岛等主体设计及设备供应仍集中在少数大型国企手中,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国内公司主要进行辅助设备生产。
2013年,国家核安全局先后批准浙富股份控股子公司四川华都、中科英华、无锡华尔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海狮泵业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北辰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五家民营企业获得核电辅助设备设计制造资质,在核电辅助设备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终结,供应商间的竞争也正趋于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