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再一次重申了对沿海核电进行开工的必要性。在这之前,今年早些时候,中央和能源主管部门已经明确了这一思路。
但这一天的会议非同寻常。核电至少被赋予提振经济和抵抗雾霾的双重使命。按照会议的说法,这既是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这也是日本福岛核电事故过去三年之后,中国提速核电最为明显的迹象。相比福岛核电事故之前,中国对核电的提法显得更加谨慎。但中国对于发展核电的决心,并没有因此而动摇。
今年3月份以来,国家核安全局相继批复通过了海阳核电厂一期厂址和徐大堡核电厂一期厂址的选择审查意见。现在,这两个核电厂已经进入报送国务院进行项目核准阶段。通常来说,国务院核准的次日,国家核安全局即可给项目颁发开工许可证,投资单位很快就可以组织项目正式开工。
除了三个内陆核电项目不在“十二五”期间的考虑范围内之外,正在等待国家核安全局审批通过的还有三门二期、江苏田湾三期、福清三期、红沿河三期、漳州一期、陆丰一期以及荣成一期。
根据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24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新能源行业信用展望》,2014年和2015年将是中国核电机组投产的高峰期,预计两年中国新增核电装机规模约2500万千瓦。
这也是自2007年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颁布以后—一大批新核电项目上马,成为全球核电建设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中国再一次迎来新一轮的核电高峰期。有关报告称,中国目前核电装备产业整体产能每年可满足10台机组的建设需要。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海峡的另一头则正在掀起一次关于保核和弃核的论战。就“核四”( 台湾核四电厂)的去留问题,马英九和苏贞昌正在展开激烈的辩论。
该核电厂是上世纪80年代筹建的,针对它去留的声音时断时续,彼此各占风头。
中国台湾的例子再一次证明,核电从一开始就不仅是能源问题,也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不仅是环保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
更多人看来,如何进行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以及与民众展开积极的沟通,已成为一个核电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这无疑是必要的。
但基于核电技术的复杂性,上述做法尚难以保障民众对核电的了解,以及对核电项目做出最后的判断。这时候,政府在政治上的担当就显得更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