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有关核电厂的群体性事件中,人们大多成群结队站在一个重要的关口,手举横幅,横幅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符莫过于“NO”,或是骷髅,群情激奋。故事里的另一群人却总司狼狈不堪,要么站在风口浪尖上,拿着扩器喇大喊“请大家不要激动!”,要么在千万镜头前清清嗓子,用自己都难以说服自己的语气道“请相信,内陆核电是安全的”。
的确,我国的核能工作者用99.999%的努力确保核电厂事无坚不摧,却在0.001%的核事故发生几率后,不可逆转一切人身财产损失。这也就是我国目前发展核电最大的障碍——公众信任危机。
“我建议,到西部无人区集中搞一个核电城。”
这是一位权威水电专家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的提议。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只有17台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而且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2013年核能发电量只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2.11%。全世界四百多台核电机组中,内陆核电约占了到了一半,而我国在内陆核电建设问题上却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困难。
这些核电站选址均沿用了国际上通行的“防灾”设计理念,即当紧急事故发生时方便取用冷却水。但核电站依水而建的问题在于,水源附近通常也是群落发源地,人群聚居、生态环境脆弱。一旦核电厂出现事故,将很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公众恐慌、社会舆论压力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技术问题瞬间转变为政治问题。
受福岛核事故的影响,2011年我国全面暂停了核电项目审批,时至今日,仅东部沿海地区启动了少量新的核电项目。但对于能源消耗日益增长、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中国而言,如何安全发展核电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议题。
西部无人区核电,是我国内陆核电相继走入公众信任危机、举步不前后,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核电建设新方向。据有关人士透露,该提议也是本年度备受国家能源局重视的重大课题专项之一,其相关立项、研究工作正在积极展开中。
专家们提出,以规避政治风险、跳脱公众信任危机为导向,我国可尝试在西部沙漠地区建设地下、半地下以及山体洞穴隧道式核电站中心。即集中规模建设一个一亿千瓦至两亿千瓦的大型核电城,每个机组之间设置安全距离,实行军事管理,建设配套生活服务中心,利用特高压实现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距离输电。
这样的话,即便发生如三里岛、福岛或切尔诺贝利那样严重的核事故,也可将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政治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虽然成功的规避了政治风险,但显然这仍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