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11日在京发布《中国绿色经济展望:2010—2050》报告,该报告通过情景分析,对比中国未来发展中不同路径选择的优劣,构建一幅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清晰图景。
这份报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资助,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完成。报告基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美国千年研究所共同开发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型,对农业、森林、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城市生活垃圾、城市交通、水泥产业等7个行业从绿色经济的角度进行界定,模拟这些行业在发展绿色经济过程中,需要的绿色投资额度,带来的绿色就业数量,以及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会产生怎样的整体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08年于提出绿色经济倡议以来,得到了很多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环境署2012年《绿色经济》报告认为,如果把全球GDP2%投入到绿色部门可以实现绿色转型,即绿色投资。为更好地衡量绿色发展的程度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多个国际机构和国家开展了绿色经济指标研究和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工作,以使各国能够更加认识到绿色产品和服务对经济增长的意义,从而改变传统的资源依赖的投资理念。
“绿色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经济活动,过去十年来,在中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经济学家盛馥来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
报告工作组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佟贺丰副研究员表示,中国已经开始了向绿色经济转轨的积极行动。中国政府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对其做出了全面部署。在国家规划、产业规划等多个层面,与绿色经济相关的内容日益增多,中国的企业和公众也都逐步意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
但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绿色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中国许多地区的水、空气和土地等都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污染问题。环境压力和碳排放约束,要求中国走更加绿色、低碳的道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在未来将带动农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的消费持续上升。这些都要求中国应及早向绿色经济转型。
该研究通过模拟发现,走绿色发展道路,中国可以实现更有质量的经济增长。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对中国GDP会有一定影响,GDP增速将放慢,但这种影响仍在可控范围内。绿色情景中经济相关指标虽然有所下降,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力度明显快于经济指标的下降,森林面积和粮食产量则有所增加。绿色情景中,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耗峰值和二氧化碳排放峰值都会提前到来。从2011—2050年,绿色情景将比基准情景累计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共计785亿吨,比褐色情景减少排放1760亿吨,这将对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做出巨大贡献。发展绿色经济,可以带来更多相关的就业。在绿色情景中,6个部门的绿色就业人数可以达到4300多万人,而在基准情景中只有3400万人左右。
不过,佟贺丰副研究员也表示,中国发展绿色经济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绿色就业中存在一部分非正规就业,就急需政策保护。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为例,存在着大量的捡破烂和收废品的非正规就业人员,2050年这类非正规就业人数大约在550万左右。中国可以学习类似巴西的拾荒者合作社,逐步将其正规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绿色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措施的协同推进。发展绿色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某项政策或措施能够单独实现的,需要绿色投资、绿色消费和绿色技术的协同推进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首先,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从整体层面制定绿色经济相关规划。建立绿色经济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增强部门之间的联络,避免部门之间的掣肘,不能因一个部门的绿色发展对其他部门造成阻碍。
第二,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运用多种财政与税收工具支持绿色投资。在基准情景中,2011—2050年仅6个行业领域(含农业、森林、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城市生活垃圾、水泥)的绿色投资就需要32万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入,政府财政资金不足以支撑,也很难让企业独自承担。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具有较强的示范性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撬动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与技术。
第三,还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公众绿色消费。从各国的发展经验看,能源消耗的重点都是随着经济发展逐渐从工业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可以有效节约资源。根据模型模拟,在建筑领域,如果2050年的城乡人均住宅建筑面积都从50平方米减少到45平方米,从2011—2050年就可以累计减少能源消费66.39亿吨标准煤,平均每年减少1.66亿吨。
第四,政府要关注长远目标,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技术是提高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有力工具,正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才让人类有了摆脱化石能源依赖的可能。中国应重视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如核聚变技术、低成本的CCUS技术、分布式和高效率的可再生能源技术、高效节能汽车和电动汽车技术等。努力掌握绿色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技术的国产化。同时,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