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难题不是如何实现成功,而是保持优势。往往越是顺风顺水,越需要审视处境、规避风险。眼下,最应反思的,就是利好中的沿海核电。
2014年年初,沿海核电在停摆两年后迎来利好。先是国家能源局下发的《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到“适时启动核电重点项目审批、稳步推进沿海地区核电建设”。4月18日,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重申沿海核电开工的必要性,并明确表示“将适时开工一批项目”。唱高者据此预计,沿海核电或将迎来一次大投资的良机。
但事实上,资本市场的表现却如冷水一盆。无论是2013年核安全规划出台,还是2014年两次重启信号发出后,沿海核电相关概念股不仅不如想象中暴涨,且均在短暂的反弹后又回归跌势。
既然有政策鼓励,沿海核电为什么不让市场看好?哪些问题亟须补位?
驾驭难
说起来,沿海核电重启的说法从2012年就已出现。在当年10月通过的《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恢复核电正常建设”。
但恢复不等于推动。此后的两年,沿海核电项目建设相当缓慢,仅有浙江三门和山东石岛湾等少数项目开工。
之所以没有重拾2010年的行业状态,最大的桎梏是安全。
其实,从2011年至今,我国出台了诸多核电安全的措施、规划和预案。最近的一次是5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牵头,中核等五家企业签署了《核电集团间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相互救援框架合作协议》,并成立了首支核电厂核应急救援队成立,而这支队伍的最大意义,是要在放射性物质向外环境大规模泄露时发挥“兜底”的作用。
即便如此,沿海核电安全仍被质疑。
就在救援队宣布成立的次日,我国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发布,《报告》提及,“安全系数比目前国内标准提高了百倍”的AP1000技术,目前在全世界尚无运营实践。这也是在暗示,“安全”其实尚在理论阶段。
类似的观点也得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认同,他认为:“核能‘可以做到安全’不等于‘已经做到安全’,‘可控制’更不等于‘已驾驭’。”
而这正是市场信心不足的最重要原因。福岛核电站的教训历历在目,全球核电建设也处于退潮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让市场认同核电安全,原来“自我完善”的安全模式已经远远不够,重建一套从生产、救援、乃至恢复的安全系统才更有现实意义。
盈利慢
除去安全,市场不看好的还有利润前景。
从常规设备核岛和常规岛的生产,到建成具有实用价值的海边电站,核电产业需要300多种系统,因此,设备历来是行业投资的大头和盈利的机会。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以往,尽管核电设备的技术门槛高,但诸多市场资本因为看中40%~60%的利润率,加之2013年,国家能源局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核电重大专项等利好政策,一批民企进入核电制造领域。根据国家核安全局最新披露的资料,国内已有180家企业拿到了民用核安全设备的相关资质,其中不乏浙江、上海等地的中小型企业。
然而,此次重启的一大变化是,核电技术提高已经日渐明确。率先启动的浙江三门核电站,已采用了第三代核电技术。最新的消息是,下一步重启的核电项目,将大面积使用三代核电技术。而当前,一些民企尽管拥有核电设备设计制造资质,但仍以加工二代设备为主。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其原有的客户会迅速流失。
但问题是,更新会也让企业的资金链承担巨大风险。众所周知,三代技术意味着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对于企业来说,其必将投入大量成本。虽然种种迹象已让业内相信,2014~2015年,国内核电站的订单将大幅增加,但“适时建设”的思路,决定了项目的实际的建设时间或将被拉长。
在这种情况下,核电设备企业或将面对一方面大力投入,另一方面盈利缓慢的窘境,这正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融资难
在建设环节,资金则是眼下最棘手的问题。
按照国家能源局年初公布的目标,仅2014年新增沿海核电装机容量为864万千瓦。如果按AP1000机组的标准,以平均单位投资1.6万元/千瓦计算,要完成目标,至少需要投入资金1380亿元。
以往,核电企业采取的商业模式是“以核养核、滚动发展”,即将已投产核电站产生的效益拿出,作为资本金,投入开发新的核电项目。直到2008年左右,企业主要依靠自身核电业务的盈利,获取新建商用核电站的资金。
但从2009年开始,核电大发展引发大规模集中投资,以往的商业模式已经无法支持资金需求,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资本市场。2011~2012年,中核等企业采取发债等方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当下,IPO成了新的选择。2014年5月5日,中国核工业集团旗下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招股说明书,指计划通过IPO募资162.51亿元,用于建设包括福建福清核电项目工程等共5个沿海核电项目。
这并非近期唯一一家传出IPO的大型核电企业。早在今年2月,彭博社报道称,三家核电运营商中的另一家中广核集团拟在港上市,融资额为20亿美元。
但两家企业的融资前景并不为看好。除了资金额巨大或给市场难以承受外,核电也不同于其他企业,其部分技术关乎国家机密而不便公开,而一旦上市,企业或将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不得不公开部分信息。
更何况,一些企业的财务现状着实不佳。根据最新的财务报告,2013年中核电力总收入180.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仅为24.77亿元;截至2013年9月底,中广核的实际营收为252.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6.1亿元。即便加上IPO获得的200亿~300亿元,与2014年的投资目标需求,仍然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