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5月,中国核电的两大主力,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核电建设集团分别发布招股说明书,向资本市场伸去橄榄枝。前者计划在A股实现核电资产上市,最高募资162亿元,后者则希望在创业板整体上市,最高募资18.2亿元。此外,广核也将在今年进军香港资本市场,实现核电资产的整体上市。
涉核资产上市在中国资本市场是个新鲜事儿,中国核电正处于第二轮发展高峰的前夜,未来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让无论是中核、广核还是中核建,都对资金极度渴求,这是他们纷纷在此刻选择上市融资的原因。不过有得必有失,资本介入核电之后,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核电现有的生态。
信息披露程度将提升
核电透明化是核电业界的热门话题,由于此前核电行业并不为外界所知,福岛核事故之后,核电忽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业界始料未及。虽然三年来,核电业界为实现公开透明做了很多尝试,但是和世界同行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不过对接资本市场将倒逼核电行业实现公开透明。
上市融资之后,核电企业将不再是纯国家控股的央企,社会资本和中小投资者都将成为核电企业的股东,企业使用他们的资金进行投资,就有必要定期向投资者公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其他生产投资活动的细节。
必须要公布的情况主要包括:主要财务数据、公司发展目标、核安全信息等。例如,如果中国核电厂发生二级及以上的核事故,必须马上向资本市场公布,一旦隐瞒信息必将受到证监会[微博]的处罚,再比如,如果在核电建设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必须立即通过公告的形式向市场公布,这种情况以前在核电业界讳莫如深。
信息披露不仅在核安全信息上,还在核电项目建设进度上,比如某核电项目如果建设拖期严重,需要追加资金投入,核电公司的管理层就必须向董事会和公众做出明确的解释,为何项目会出现拖延,有何解决办法等。
此外,以季度为单位,上市的核电企业必须定期发布财务报告,向市场披露财务数据,核电站运行业绩如何,未来前景怎样,投资者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其中的细节,此外中核和广核上市之后,两者的核电站的财务数据和生产经营状况,可以互相比照,进行对标,这对双方既是竞争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关联交易将受到限制
在中国核能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该公司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向投资者详细披露了关联交易的情况。关联交易一直是核电行业中的普遍显现,此前拥有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核电企业,经常通过关联交易实现核电上下游利润重新分配,但是这种情况在上市之后将受到限制。
在核电企业的日常业务中,关联交易主要集中在燃料采购与工程建设方面。其中燃料核电厂的运营成本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核电资产盈利水平出众,中核和广核企业此前都变相用核电盈利补贴其他业务板块。例如中核集团的燃料公司,利用其垄断地位,将燃料组件加价向核电站业主出售,以至于与进口核燃料相比,国产核燃料目前价格反而高出三分之一。
工程建设亦然,中核与广核旗下核电站都与集团公司下属工程公司有着密切业务往来。以前者为例,2013年、2012年及2011年,工程公司提供总承包服务的金额分别为112.2亿元、113.2亿元及96.8亿元,占当期在建工程发生额的47.34%、48.12%及37.28%。
核电企业上市之后,虽然控股股东中核集团仍持有70%的股份,使得其仍可对中核股份的董事人选、经营决策、投资方针、公司章程及股利分配施加重要影响。但是关联交易必将受到严格审查和限制。
目前,招股说明书显示中核股份已与中核集团及其下属的其他关联方签订了诸多关联交易协议,涉及委托贷款、采购代理、燃料组件加工等各个方面,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交易定价方式和交易金额等进行了约定,以保证按照公平、公允和等价有偿的原则确定价格。
根据证监会的要求,不同金额的关联交易将分别受到及时披露、提交董事会审议、提供专业公司的评估报告、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审议等不同程度的严密监控。
投行人士称,上市公司必须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规范和减少关联交易。如果关联交易非常多的话,它利润的操控性就非常强。如果核电企业不解决关联交易问题,估值和上市之后的股价都将受到很大影响。
核电建设资金充沛
信息披露密度提升和关联交易受到限制可能都是核电企业上市可能会遇到的负面影响,但是为什么核电企业还要接二连三的寻求对接资本市场呢,原因就是希望能够获得资金,继续展开核电站的建设工作。
企业寻求上市,首要的需求是融资,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优化资本结构。目前中核与中广核两大核电巨头的资产负债率都已经接近了国资委[微博]规定的75%红线,如果上市成功,负债率将至少下降三个百分点。
通常情况下,核电项目需要10年甚至15年才能全面建成和投产,前期投入巨大,其中20%资金是股东资本金,80%依靠银行贷款。理论上讲,单个项目的资产负债率就已达到80%上下。财务报表显示,中核股份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为78.1%。
从根本上说,核电企业上市融资,就是希望降低资产负债率。上市的直接融资,企业可用于长、短期现金需要,而每年的分红只占净利润的30%左右,对于核电企业来说,上市将用最小的成本解决资金使用问题,对企业诱惑比较大。
在福岛核事故之前,核电企业从各大银行贷款非常便利,但事故之后情况大变。譬如政府全面暂停核电审批,使得银行感到了不可预见性的风险。
报表显示,中核股份2013年的长期借款高达1118亿元,一年内到期负债为108亿元,还款压力较大,的确有补充流动资金的需要。在中核股份的募集资金用途中,显示有70亿元直接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一般而言,核电项目在投运之后,业主才开始还贷。中核股份如此高的到期负债数据,表明该公司因资金紧张,或使用了“短贷长投”。
在中国亟须改善能源结构和治理雾霾的大背景下,决策层已对不排放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核电寄予厚望。此轮上市融资,将帮助核电企业应对即将到来的建设高峰,开启更多的投资项目。
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在2020年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将达到3000万千瓦。
按照存量数据测算,如需完成上述规划,未来五年内,中国需再开工建设40台核电机组,至少需投入6000亿元。
中核、中广核两大集团无疑将成为这份核电复兴计划的主角,其市场占有率总计超过90%。今年上市后,它们可从资本市场融资合计超过300亿元。核电站建设过程中,业主需投入20%资本金,其余使用银行贷款。300多亿元的融资,可以撬动超过1500亿元的投资。
对于两大核电集团而言,2014年都将是“关键节点”。现在中国在建和在运核电站比例为28:20,也就是说只有20台核电机组产生了经营现金流,处于“赚钱”阶段。其余28台正处于前期“砸钱”阶段。今明两年,将是中核、中广核资金压力最大的时刻,成功的上市融资,可帮它们渡过难关。
业内人士预计,IPO的融资到位后,后续的投资项目可立即展开。2015年之后,中国将进入核电站投运的高峰期,剩余的28台机组将在三年内全部投产,核电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将显著提升,中国核电建设将进入良性循环。
(本文原载于核工业杂志)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杂志能源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