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隆冬,中国核能业界却一片火热景象。从“华龙一号”获得国家“路条”即将落地福清,到浙江首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开始运行,再到国家频频出台与核能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一个个利好消息让一年来热度不减的核工业,在这个冬季里又达到了新的热点,同时也预示着全年的完美收官。
11月3日,国家能源局发文批准福建福清核电5、6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方案。消息一出,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霎时点燃了业界的热情。从去年延烧至今年、从国内延烧至国外,“华龙一号”的话题已经屡屡被关心核能发展的人们提及,而在将近岁末之际终于修成正果、曙光乍现,也理所当然地再次火爆了一把,占据了有关媒介“上头条”的地位。
随之而来的方家山核电1号机组于11月4日并网成功的喜讯,无异于又在已经接近顶点的火势上添了一把柴。方家山核电是秦山核电站(一期)的扩建项目。它的成功并网,实现了我国核电从30万千瓦到100万千瓦自主发展的历史跨越。对于浙江省而言,作为省内首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方家山核电此次并网成功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使得这个核电大省的清洁能源实力实现了升级。
甚至在11月在北京上演的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目光的重头大戏中,人们也不难发现“核”字号身影。11月8日,APEC会议举行期间,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加拿大总理哈珀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国家能源局与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签署了关于核能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核集团公司与加拿大坎杜能源公司签署了关于两家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共同研发和推广先进燃料重水堆、联合开拓国内国际核能市场的框架协议。
而在11月12日中美双方共同发表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核能同样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联合声明》中宣布,中国将力争实现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30年左右开始减少。美国则承诺,确保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近四分之一。《联合声明》还表示,双方计划继续加强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包括在先进煤炭技术、核能、页岩气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这将有助于两国优化能源结构并减少包括产生自煤炭的排放。具体包括:扩大清洁能源联合研发,推进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重大示范,加强关于氢氟碳化物的合作,启动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倡议,推进绿色产品贸易,实地示范清洁能源。
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和美国的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42%。此次中美共同作出表态,在力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的同时,也表达了各自政府进行节能减排的坚定决心和承诺。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进行解读时表示,从中国来讲,确定这样一个目标之后,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建立了一个倒逼机制,促进国内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他还表示,要实现“十二五”完成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必须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
与之相应地,今年以来愈趋明朗的核电重启态势在11月又一次得到了有力印证。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了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这与《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目标是一致的。而此前始终处于边缘状态的内陆核电议题也在该行动计划中得到了关注。与以往“不安排”内陆核电表态不同的是,官方首次提出将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建设。这意味着在国家今年多次强调要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后,内陆核电的重启也将提上日程。
核电市场热度的持续上升,正在为国内设备制造行业提供巨大的商机。有业内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建设总投资将达到约3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500亿元。如果设备国产化率达到60%~70%,那么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将面临超千亿元的巨大蛋糕。
与此同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核电领域的趋向也在不断增强。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该意见中提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电力建设,包括水电站、核电项目、风光电、生物质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工程领域都是资金密集型,且投资完成后可获得稳定的回报收益,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既可以使资金来源多元化,也可以保障企业投资的安全性。该意见中特别指出,在确保具备核电控股资质主体承担核安全责任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核电项目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核电设备研制和核电服务领域。
随着发展清洁能源日益成为国际潮流,即使在亚洲的核能领域,中国也绝非“一个人在战斗”。韩国11月21日表示,最早将于2017年开始建造两座新核电机组,2022年开始建造另外两座核电机组,这使得韩国计划2024年前新建的核电机组达到11座。韩国目前有23座运行核电机组,核电占韩国总发电量的三分之一。而作为在核电“走出去”方面有着不菲业绩的先行者,韩国的经验足以成为中国核能业界的借鉴。
从凝结着中国核电人心血的三代自主核电技术落户国内到持续瞄准“走出去”的目标,中国的核能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阔。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一幕幕更加精彩的大戏将不断上演,场面也将更加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