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国家能源委员会提出“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6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要求“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蕴含着发展核电的积极信号。
在能源业内不断聚集着快速发展核电的强音,同时也存在谨慎发展和稳重求进的声音,各方面必须寻求科学的态度和理性发展的方式。
核能虽为清洁绿色能源,但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能源。为了安全利用,必须附加诸多条件,也取决于科技的不断进步、管理保障和环境许可等诸多预设条件,不能脱离这些条件而仅求规模和速度。为此,必须将之与其他清洁绿色能源(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相区别。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核安全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高核国家法国计划到2025年将核电占发电比例由目前的75%下降到50%,设定63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为上限。在福岛事故前,德国的核电占比为23%,目前为15%。上述典型国家(尽管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公众认知各有不同)都在寻求最适合本国国情的核电适度规模。
目前,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仅占0.8%,核电在发电量中仅占2%。我国仍处于低核的水平,并未达到适度的规模。根据笔者参与的《世界能源中国展望》课题组分析,2020年和203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将分别达到48亿吨标准煤和52亿吨标准煤,比2013年将分别新增10.5亿吨和14.5亿吨。各种能源部门均有大发展的空间和余地。但是,到2030年化石能源仍占81%,是我国能源产业的主体。笔者认为,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是取决于科技进步等诸多先决条件,也受制于安全性。
纵观各国核电历史,发展核电受制于技术、经验、人才、产业链和公众认知等多方面的制约,应采取理性的稳步发展方式。
核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成熟应用与管理。目前我国20台运营机组和28台在建机组的核电站主要采用第二代(改进型)技术。2006年后,我国先后从美国和法国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和EPR1700,并进一步提升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P1400和“华龙一号”的三代技术体系。应该说,三代核电技术比二代先进,但是对于未来而言,任何的先进技术都是相对的。唯有坚持谨慎发展的态度,才能稳步推进核电的发展。
核电的稳步发展与安全运营经验成正比。目前法国已达到2000堆年安全运行记录;日本在安全运营至1441堆年时出现了福岛事故。目前,我国核电安全运行记录仅100多堆年,远低于核电技术先进国家的水平,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核电安全运营,必须谨慎稳步发展,避免大干快上。
核电发展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相匹配。根据我国的核电站专业人才配比看,一台100万千瓦的机组至少需要300名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由此规划2020年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需要新建成38台机组,至少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1.1万人。目前全国开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高校仅20余所,一年培养人才不过千人,只有通过在岗培训、强化培养和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才能适应6000万千瓦核电发展的需求。况且核电关键岗位培训与核电建设一样需要一定周期,如培养一个合格的核电站主控室操作员需要8~10年,正式上岗前还需要3000小时的实践操作。因此,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储备,是发展核电的基础性和先决性工程。
发展核电能源应当在不断提高公众认知度的同时,在政府、产业与公众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互信,让公众真正理解核能的社会经济意义,从而真正推动我国核能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