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层面的不断加码下,因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陷入低迷的国内核电项目建设,重启已箭在弦上。专注核岛设备研发、生产的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台海核电”)也摩拳擦掌,拟“借道”登陆A股市场,迎接行业“第二春”。
8日,丹甫股份(002366,股吧)(002366)披露重组报告书,以除3.8亿元不构成业务的资产以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与台海核电全体股东合计持有的台海核电100%股份进行置换。交易完成后,其控股股东变更为台海集团(台海核电大股东),持有公司42.18%的股份,主业将实现从压缩机到核电的转身。
“在核电核能内需重启,外需出海空间大,且核电设备将担当大国高端装备出口重任等预期推动下,核电核能或将是明年主题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齐鲁证券分析师刘保民看来,在近日《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的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的助力下,台海核电未来业绩值得期待。
落定
作为山东核电设备产业发展蓝图中重要一极———莱山核电产业园区的龙头企业,台海核电谋求上市已久。然而,在2011年3月11日至19日间进行上市环保核查公示后,台海核电便遭遇了IPO停摆。最终出现在2013年2月底的“中止审查”名单中,并于同年4月终止审查。
闯关IPO“折戟”的台海核电,遂选择了“曲线”道路,借壳丹甫股份,分羹A股市场。
根据方案,丹甫股份以除3.8亿元不构成业务的资产以外的全部资产和负债与台海核电全体股东合计持有的台海核电100%股份进行置换。丹甫股份拟置出资产的交易价格为3.98亿元,台海核电100%股份的交易价格为31.46亿元。
其中,台海集团持有台海核电62.17%股份与拟置出资产的差额作价为15.58亿元;台海核电除台海集团外其余50名股东持有台海核电37.83%的股份作价为11.9亿元。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与募集配套资金的发行价格为10.16元/股,其中,发行股份2.71亿股购买台海核电资产,另发行2952.76万股募集配套资金。
此外,台海集团将在丹甫股份注册地成立一家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承接拟置出资产的主体,承接丹甫股份全部员工。丹甫股份则向台海集团定向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3亿元,所募资金将全部投入台海核电,由台海核电实施核电装备及材料工程扩建项目建设。
向好
主营压缩机业务的丹甫股份,自2010年登陆中小板后便一直乏善可陈,公司业绩更是止步不前,年净利润从上市时的5968万元跌至2013年的2915万元,股价也一路走低。因此,此次丹甫股份华丽转身核电行业,可谓“逆袭”。
资料显示,台海核电于2006年由烟台市台海投资集团(即台海集团)与Manoir Indus-tries公司合资成立,主要生产、销售核电专用设备,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同时生产二代半堆型和三代AP1000、ACP1000堆型的核电主管道制造商。某券商分析师表示,台海核电在二代半主管道的市场份额约为50%,三代主管道的市场占有率约为40%。
尽管受到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公司2011年至2013年的营业收入依然有所增长,分别为1.17亿元、1.48亿元和2.0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呈上升趋势,为1503.44万元、3060.44万元和3175.67万元。今年1至8月实现净利润8197.12万元。同时,台海核电已签协议未执行完的合同为5.28亿元,预计2014年还能签署的合同总额约为7.5亿元。
在此背景下,台海集团承诺,2014年至2017年,台海核电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01亿元、3.04亿元、5.08亿元和5.7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台海核电成立后,股权被多次转让,并先后闪现国开金融及国开创新的身影。
2010年9月,台海集团将12.5%的台海核电股份转让给了国开金融,作价3亿元。在持股3年多后的2013年10月,国开金融又将这部分股权转让给了全资子公司国开创新。
2014年6月,国开创新以4.07亿元的价格,将持有的12.5%台海核电股份转让给了山东昌华食品公司。此后,山东昌华食品公司又把这部分股份迅速转让给海宁巨铭、拉萨祥隆、海宁嘉慧以及青岛金石等公司。
暖风
近期,核电行业暖风频吹。继国务院办公厅11月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后,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按照中央的要求,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国将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
“同时,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时,除了推荐高铁技术外,也开始推荐国产核电技术,成为市场看好的由头。”申银万国分析师钱启敏表示。
此外,国产化成为此轮核电重启的关键亮点。方正证券(601901,股吧)研报显示,国家明确要求未来核电建设中,国产设备占比不低于85%。“而核电设备价值占比中,主设备占40%左右,自动化系统和仪表占10%至15%,辅助系统和设备占40%至50%。”
“在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提高国产化比例的政策助力下,国内核电设备商无疑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刘保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