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12年8月13日那天,也就是英国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的当天,我们代表团一行来到了伦敦,城内大街挤满看最后一场马拉松比赛的人群,我们也凑热闹翘首在大街上等了好半天,只看到各国马拉松选手一溜烟跑过欢呼的人群,还没分清模样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过一会儿再一阵欢呼和掌声,又跑过几个落后的运动员,此起彼伏,我们就这样算是亲临了一场盛会。曲终人散后还是回归正题,这次代表团来参与英国地平线核电公司收购调研和商洽,加入的又是另一场此起彼伏的商业竞赛。
作为老牌的核电强国,英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在位于坎布里亚郡建成全球第一座商用核电站,至今拥有16台在役核电机组,核发电量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8%,为英国电力能源供应发挥重要作用。可惜时过境迁,英国自行研发而不在世界核电堆型主流的先进气冷堆机组绝大部分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逐渐临近退役期,如果没有新的核电机组投运,英国到2025年将剩下一个核电站运行了。时日不多,英国自身早已失去核技术的先发优势,而资金上捉襟见肘也不得不依赖海外的投资,是时候考虑拿什么来填补近五分之一的电力缺口的大问题了。
由于英国1971年在北海发现了布伦特大型油田,使得英国人对核电依赖相比他的近邻法国少了许多热度。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让历任英国首相都忌讳触碰发展核电的话题。直到气候变暖带来的绿色能源风潮,如果在2020年前让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从眼下占全国发电总量3%左右提升到政府许诺的30%目标,就不得不选择核电。
就在世界核电复苏风潮渐起的2009年,英国政府宣布计划新建10座采用新一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当时乐观预测第一座核电站有望在2018年投产,其余的也将在2025年之前陆续完工,未来英国40%的电力供应将来自核能,被称为“世界上最具野心的核电扩张计划”。这给英国国内外能源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在欧洲经济危机乌云重重之际,这个庞大的规划不仅能提振经济,还能增进就业,也多少提升了民众对核电的认可度。
根据英国政府2011年7月18日发布的“国家核能政策声明”,批准8个备选核电厂址中,法国电力公司(EDF)便拥有5个,德国电力巨头莱茵集团(RWE)和德国意昂集团(Eon)合资成立的地平线核电公司(HorizonNuclear Power)拥有其中两个厂址,而NuGen公司拥有另一个项目。无一例外的是,钱和技术都得来自国外。
无奈,2011年初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全球核电市场带来了灾难性的冲击,欧洲核电更是退声一片。2012年3月,为了响应德国的“弃核”政策,英国地平线核电公司的老板德国莱茵集团和意昂集团突然做出了出售的决定,彻底退出英国核电市场。
德国投资者的退出给英国核电计划的打击是很大的,地平线公司的转让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业个案,而是关系到英国核电发展战略是否能顺利推进及实现的“政治问题”。只是进退维谷之中的英国政府发展核电的政策以及电力市场改革没有退路了,英国政府能做的除了改革产业监管机制,还有就是通过建立售电机制的保障以吸引投资,而吸引外资的眼光不得不从近邻的欧洲国家放宽到遥远的东方。
德国两大电力集团希望通过竞争方式,在最短时间、最高价格完成地平线公司资产转让和员工安置,同时希望收购者能继续推进项目建成。要求收购方的联合体成员至少是具备资金和融资能力投资者、在业界具有建设和运营的相当实力和信誉的技术供应商,同时还附加应当是“西方营运商”控股。无奈国际上有意愿且有实力的收购方应者寥寥。
接下来便是几家核电公司加入了对该公司的收购争夺,这其中就包括中国广核集团与法国阿海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国国家核电与西屋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还有日本的日立公司也后来加入了竞购。尽管中国和英国政府之间在2011年9月8日已经签订《关于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但还没有大的合作项目落地,此时中国政府对中国企业进入英国核电市场的态度也未明朗,核电资金技术进入英国表面上没有法律的障碍,但商业谈判中却困难重重。
核电建设触动着英国公众敏感的神经,英国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新建核电项目,不管哪个运营商都需要考虑英国民众的感受。作为收购门槛之一的“西方营运商”指得是控股收购方应该是欧美知名、有经验的核电营运商,也包括日本和韩国这样的“东方”核电营运商。中国核电企业即使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业绩也要受到限制,形式上几乎就是个财务投资人。这个先决条件在崇尚法律和商业规则的英国是明显为中国企业度身设的一道门槛,法律上有失公平,甚至有歧视之嫌。而英国政府各主管部门都表示对引入中国资金的关切,同时也陈述了中国核电企业的核电建设和运营的能力和业绩在英国尚不知名,民众了解不多,心理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的现实难题,这也是中国核电企业走出去必须面对的“国情”。
收购并没有出现激烈的竞争和波澜,2012年10月30日,日本日立公司在地平线的竞购中以六亿七千万英镑夺标。应该说,日立公司的收购让地平线旗下核电项目有了符合英国政府期望的生存机会,而后续的核电建设投资规模、建造计划、运营模式、英国政府电价保障、日立的沸水反应堆技术认证等路途还遥遥无期。
核电建设总像一场马拉松竞赛,毅力和坚持是争取优胜的基础。中国的核电企业第一次在英国核电市场试水收购核电项目,虽无功而返,却也对英国的核电政策、监管体制、技术选型、公共关系有了一次全面的摸底,看到了心理的分歧也寻得了合作的意愿,为下一次的回归增添了更多的底气。经历过这次核电走出去的商业起伏,更坚定了参与海外核电市场的开发信心。
也就在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英期间带领着中国的核电企业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中英双方签订了《关于民用核能合作的联合声明》,让双方的核能合作的意愿更进了一步。目前,参与新的英国核电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