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上海,当欣赏霓虹、开启空调,都可能受惠于核电。因为在华东电网中,流淌着由秦山核电基地输入的电流。而在秦山核电基地的发展中,也蕴含着来自上海的力量。
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
七二八,是秦山核电站的代号。在上海,也有一处代号“七二八”,那就是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1970年2月8日,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上海市关于缺电情况汇报后说:“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核电。”上海核工院成为工程的设计单位,也是秦山核电基地不断发展的技术支持,两家单位关系密切。
当时,上海核工院的科研人员大多没有见过核电站,但他们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通过分析国外资料上的文字图片,开始营造脑海中的核电蓝图。
从堆芯、压力容器到蒸汽发生器,他们潜心摸索试验100余次,分析每一个数据、每一条曲线、每一种材料,最终设计由反应堆与200个系统构建组成,仅设备、屏台和阀门就达5万多个。
上海制造占国产设备70%
1985年3月,伴随第一罐混凝土浇灌,秦山核电站破土动工。
承担堆内构件制造任务的是上海第一机床厂。由于缺乏大型核电设备制造技术,上海第一机床厂特地制定了23项工艺操作法规,编制了上万张工序记录卡和检验卡,建立了40个质量管理点和140个质量监造点后,得到加工投料的正式“通行证”,从而找出最可靠和安全的施工方案。
一位参与验收与鉴定的专家回忆;“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在会上讲,上海一些老工人能制造出这么好的设备出来,不容易,上海的老工人很伟大,对秦山方方面面,包括设备问题都作出了贡献。”
据悉,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上海提供了约50%的国产化设备。当时秦山的设备国产化率在70%左右,而上海占了这70%中的70%。
近百单位协力攻破核电难关
根据《上海科学技术志》,上海先后有近百个研究所、设计院、大专院校、工厂承担了研究、设计、试验和制造秦山核电工程任务。
上海力量完成了26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攻克了300多项工艺难关,承担了秦山核电站非标设备140项、1360多台件的研制任务。其中不少有关核电站的关键设备,达到当时世界机械制造的先进水平。
今天,上海仍是秦山核电基地最大的设备供应商。漫步厂区,也时常能见到不少来自上海的年轻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