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核电已成为继高铁之后“中国创造”的又一张名片。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提交提案《加强统筹协调,切实推动我国核电自主技术走出去》,这已经是贺禹连续第三年提案推动华龙一号落地及走出去了。
贺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自主技术走出去,才能最大程度地带动装备制造走出去,真正体现核电强国地位和影响力。我国核电走出去已具备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建议国家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核电走出去已具备基础和条件
“我国核电走出去已步入关键阶段。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核电走出去已具备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贺禹表示,中广核和中核共同研发完成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华龙一号于2014年8月正式通过国家评审,计划年内启动示范工程建设,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创新成果落地为核电走出去奠定了技术基础。
据贺禹介绍,目前国际上三代核电技术竞争激烈。与全球主流的三代核电技术相比,华龙一号技术安全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经济性有明显竞争力,与当前国际订单最多的俄罗斯核电技术产品相比也有竞争力。
此外,我国核电走出去的产业基础不断增强,配套产业和资源已具备支撑每年在国际国内市场新开工建设10~12台核电机组的综合能力。产业链上下游各相关企业间的联盟合作正在加快形成,政府有关部门也不断加大支持服务力度,组织运作和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完善。
成功进军英国和罗马尼亚核电市场
目前,中国核电企业的海外市场开发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贺禹介绍说,中广核已实质进入英国核电新建市场,初步锁定一个参股项目和一个控股项目。其中参股的欣克利角C项目预计2017年左右开工;华龙一号在通过英国通用技术审查(GDA)后将应用于控股项目建设,届时将真正实现我国自主先进核电技术在海外市场落地,具有标志性意义。
同时,中国广核集团成为了罗马尼亚首个新建核电项目的选定投资者,双方正在加快推进具体合作的谈判协商。此外,中国核电企业在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等国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贺禹分析,核电走出去,形象地讲有“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和“造船”出海三种策略。罗马尼亚项目是借船出海,英国欣克利角C项目是拼船出海,控股项目则是造船出海。“借船”和“拼船”的目的是为了学习、锻炼能力,实现最终“造船”出海。“只有我们自主的核电技术走出去,实现‘造船’出海,才能带动装备制造业最大程度走出去。”
建议将华龙一号技术列入重大专项
未来10年国外预计有60至70台新建机组的市场空间,同时还将有30至40台机组退役,20至30台机组延寿,海外核电项目开发空间巨大。
为了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贺禹建议,加大对我国自主技术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核电国家,对于进入本国市场的核电新堆型技术,都要进行严格的技术标准符合性审查。”比如在英国需开展GDA(通用设计审查),法国的EPR技术历时5年才获通过。“通过目标国政府的技术审查,是华龙一号实现在海外落地最为关键的一步。企业需要在国家的统筹协调及必要的政策支持下,按要求完成大量的适应性设计修改,最终才能通过审查。”
贺禹建议,将华龙一号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协调优势力量,持续完善堆型技术研发与设计,为下一步通过有关国家的技术审查,最终实现在海外市场落地创造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