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以及核电是中国主要非化石能源,根据各类清洁能源的贡献和最大潜力来看,到2030年,它们规模分别达到5亿、4亿、3亿、0.2亿千瓦,折合标煤分别为2.9亿吨、4.2亿吨、1.2亿吨和0.4亿吨,剩余3.3亿吨的缺口则需要由核电来填补。
“走出去”正当时 万亿核电市场引群雄竞折腰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并将“安全发展核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为核电板块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从3月5日到3月17日,A股核电核能板块指数累计上涨1.81%。这使“核电该当如何发展”这一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据世界核能协会估算,2015-2030年间海外新建核电站在160座左右,新增投资达15000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同时核电技术也是大国扩展技术竞争优势,扩大地缘政治经济影响力的重要领域。我国核电技术成熟,国产化率高、造价低,且有丰富的营运经验,这无疑为核电走出去奠定了良好基础。
内陆核电成必然趋势
时隔2年,我国核电项目重启,但仅限于沿海核电,随着沿海核电发展空间日益缩小,核电发展重心由沿海向内陆转移是必然趋势。
中国政府实现对外允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20%”的发展目标,需要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支撑,而按照目前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的发展速度,该发展目标还存在较大缺口,而核电是填补缺口的不二之选。
2014年11月发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显示,中国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提高到20%左右。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由此预测,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60亿吨标煤左右。非化石能源占20%,意味着非化石能源的供应量要达到12亿吨标煤左右。
目前,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以及核电是中国主要非化石能源,根据各类清洁能源的贡献和最大潜力来看,到2030年,它们规模分别达到5亿、4亿、3亿、0.2亿千瓦,折合标煤分别为2.9亿吨、4.2亿吨、1.2亿吨和0.4亿吨,剩余3.3亿吨的缺口则需要由核电来填补。
由此倒推,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5亿至2亿千瓦,才能有效支撑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这一目标的实现。
发展核电的需求是明确的,怎么样达到预期目标是大家议论的焦点。随着2月份辽宁红沿河核电站5、6号机组获批,国家层面对核电的态度已经变得清晰,但内陆核电项目还没有动静。
“我国绝大部分国土面积在内陆,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增速的放缓、发展模式的转型、厂址资源的枯竭,沿海核电发展空间日益缩小,核电发展重心由沿海向内陆转移是必然趋势。”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陈求发在谈到发展内陆核电问题时表示。
中国核电机组57%的运行指标达到世界前十分的水平。可以说,中国核电机组的运行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去年中广核的11台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情况非常好。这有效支撑了中国核电可以在内陆规模化发展。
核电走出去“正是播种的季节”
近年来,国务院明确了关于“核电关键技术装备走出国门”的战略规划,积极推动核装备和技术出口。2014年,李克强总理有了两个新的“身份”,一个是高铁代言人,一个是核电代言人。
在国家积极推动核电出海战略的大背景下,由中核集团联合中广核集团共同推出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称得上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最强音。
“总理代言核电我们非常感谢,这代表着核电已经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工业集团孙勤表示,“华龙一号”走出国门,具备多个优势条件:首先,中国在核电发展中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其次,“华龙一号”的安全性经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安全审查,安全性非常有保障;第三,在与国际同业竞争里面性价比较高。
此外,“华龙一号”还具有专门针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能够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核电发展市场的需要。因此,能够越走越好。
另据新华社的公开消息称,2015年2月26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与阿根廷联邦计划、公共投资与服务部部长胡里奥˙德维多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作为双方授权企业将负责协议的具体实施。这意味着中国自主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成功出口拉丁美洲。
当下我国核电“走出去”已经“到了时候”,孙勤表示,“首先,走出去要有自己的东西。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核集团联合中广核集团共同拿出了‘华龙一号’,有了自己的利器;第二,国家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提高,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给予‘走出去’各方面的支持,国际市场逐渐形成。当前也是春天,很好的播种季节。”
“有党和国家的支持,我们一定勤播种、好收获。”孙勤如是说。
核电出口优势显著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压水堆技术路线,在引进M310、VVER、EPR、AP1000等进口机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成熟的二代改核电技术CPR1000和CNP1000,拥有自主研发的成熟的ACP1000、ACPR1000 和“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定位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旗舰产品,其在设计、设备制造、燃料、运行、维护等多个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可以用于独立出口的三代机型。
我国自秦山核电站1991年并网发电以来,已有24年安全运行经验,未发生过二级以上核事故和环境事故,且核电能力因子与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均全球领先。同时,我国核电设备具有规模化制造能力,在设计、施工、制造安装和调试等方面成本都相对较低,从而降低了核电站造价。
为了支持核电出口,我国政府提供了政策、外交、财政、优惠信贷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
目前,国际上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站动辄投资200亿元以上,核电融资已成为很多国家发展核电的一大难题。而充足的资金支持正是我国核电出口的一大优势。中国工商银行已同意向罗马尼亚Cernavoda核电站提供100亿欧元融资。中国将向阿根廷核电项目投资20亿美元并提供优惠贷款。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160亿镑投资主要由我国提供。
核电市场春暖花开
此外,按照国务院签发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而截至2014年,我国在运及在建的机组不足5000万千瓦,若要达到规划目标。世纪证券预计2015年至2020年新开工和完成装机量在3900万千瓦左右,未来6年年均新开工和完成装机量大约在650万千瓦左右,按照13000元/千瓦的单位投资估算,每年的核电投资将超过850亿元,核电设备约450亿元/年。若考虑核电出口,实际拉动的设备需求有望再提升10%至20%。
而资金流向方面,近日共有14只核电概念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其中,特变电工、东方锆业、湘电股份、宝钛股份、中国一重、大唐发电等个股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2000万元,分别达到7765.58万元、3727.30万元、3308.36万元、2764.67万元、2482.00万元、2279.58万元。
无独有偶,来自世界核协会的公开消息称,其最新的核电产业供应链报告显示,截至2030年,计划新建的核电总采购额将达到12000亿美元,其中国际采购达5750亿美元。
对此,中广核董事长贺禹近日也表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产业基础不断增强,配套产业和资源已具备支撑每年在国际国内市场新开工建设10-12台核电机组的综合能力。“产业链上下游各相关企业间的联盟合作正在加快形成,政府有关部门也不断加大支持服务力度,组织运作和资源配置逐步优化完善。”
立足国内、放眼国外,聚集在一起的中国企业,似乎已经看到了市场和机遇。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核电产业集群建设中地方政府是主要推动者。目前沿海各地的产业园区基本都以所在地的核电项目为依托,通过招商方式引进装备制造和材料生产等企业,既可以解决设备材料的运输成本高问题,又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上述业内人士称,核电产业是我国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更需要加快构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的洼地,以此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并提升竞争力。伴随核电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装备制造及服务等配套产业将更加活跃,产业集群的成长和成熟将促进核电的健康发展,但也会面临更多问题。“如何真正做到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如何打造出竞争力,避免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真正发挥出产业集群的作用,恐怕探索和尝试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