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国核电(601985,股吧)开启新股网上申购,每股申购价为3.39元,众多股民趋之若鹜。公告显示,中国核电创下去年IPO重启以来单只新股冻结资金纪录。
以中国核电为代表的核电企业近日正在加快进入资本市场的步伐。《中国企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中国核电行业“积极发展”和核电企业自筹资金的背景下,中国核电企业的上市有望解决始终困扰着核电企业的资金难题。专家认为,在众多利好因素的持续作用下,中国核电行业将成为继高铁之后的新风口。
核电企业 抢滩资本市场
在国内核电重启、国家层面力推核电出海以及央企改革的当口,中国核电企业启动了与资本市场的“亲密接触”。
6月2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核电”)以A股市场首个纯核电资产上市公司的身份启动了网上申购,成为自2010年年中以来国内最大的一次IPO,预计募集资金达133.76亿元。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分析师韩启明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核电资产分别启动了上市计划,其中,中广核电力率先在港股完成上市并募资245亿港币。中国核建也披露了招股信息,拟募集资金27亿元。中国核电产业的资产证券化进入快车道。
一位接近中国核建的知情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我国核电的发展已经迎来了最佳的时机,此时上市对公司而言再好不过。按照目前的进度,乐观预计7月便可申购。”
不仅如此,有消息称,在近日经国务院批准的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电投”)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重组成立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电投”)也将规划中电投与国家核电的核电业务上市一事。
对此,国电投内部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记者透露,“目前,两家公司正在处理合并后的相关事宜,在一切尘埃落定后,将会规划上市一事。”
韩启明分析认为,国电投启动核电资产上市计划为大概率事件,考虑到两家公司旗下上市公司数量众多,预计存在借壳上市的可能性。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核电企业正在加快上市的步伐。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内核电重启、国家层面力推‘核电出海’,我国核电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二是,目前A股市场行情火爆,非常适合大盘股发行和上市。”
未来5年,核电投资总额
将达5000亿元
在外界眼中“不差钱”的中国核电企业,却始终饱受着资金难题的困扰。
上世纪90年代,代表着中国自主创新技术路线的秦山核电站和引入国外先进技术路线的大亚湾核电站在资金来源上也是各不相同。秦山核电站一期建设资金由国家拨付,而大亚湾核电站一期建设的大部分资金则是国家从国外借来。随着中国核电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2005年中国核电行业由“适度发展”变为“积极发展”,中国核电企业建设核电项目的资金来源也从国家层面主导转变为企业自筹,而企业自筹的主要方式便是银行借贷。
目前,中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装机容量2850万千瓦,在建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同时,今年年内将有8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成为投入商业运行核电机组最多的一年。在中国核电项目大幅增加的背景下,企业负债高企。目前,中核和中广核的负债率均已达到70%—80%。
一位核电业内的资深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以前一台核电机组仅为30万千瓦、60万千瓦,现在基本在100万千瓦左右,而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总造价约120多亿元,以往主要依靠银行借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中国核电发展的脚步。”
通常情况下,一个核电项目需要8到10年时间才能全面建成和投产,前期投入巨大。目前新建成和计划建造的核电站,投资成本普遍在30亿到50亿美元之间(不包括拖期项目)。
韩启明分析称,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之前,我国至少还要新建35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平均每年开工5至6台,每年新增投资要1000亿元左右,其中核电装备约占500亿元。未来5年,我国核电投资总额将达5000亿元。
大同证券(博客,微博)高级投资顾问张诚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我国核电行业发展方兴未艾,国内核电重启、国家层面力推“核电出海”、央企改革、“一带一路”等将持续利好核电企业的发展。未来,核电行业有望成为继高铁之后的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