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余晓洁 李惠子)记者从16日至25日在京举行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上获悉,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联合开发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获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奖。
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18日表示,“华龙一号”是中国在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三代核电技术先进理念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
他表示,“华龙一号”首台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85%以上,设计寿命60年,18个月换料,电厂可利用率达90%。今年5月7日,“华龙一号”国内示范工程福清5、6号正式开工,为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华龙一号’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潘建明说,“华龙一号”采用能动+非能动的安全系统、双层安全壳等,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177堆芯可使发电功率提高10%。
“目前,中核集团正在建立海外市场开发体系,积极推动与英国、阿根廷、埃及、巴西等欧洲、拉美、非洲及南亚近20个国家的核电项目合作,‘华龙一号’已经在海外落地生根。”潘建明说。
经估算,“华龙一号”出口,如设备设计、制造、建安施工、技术支持均由国内提供,单台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可创造15万个就业机会。如果再加上核燃料供应及相关后续服务,单台机组全寿期可创造约千亿元产值。
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开幕 “华龙一号”获创新大奖
7月16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开幕式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近千项具有代表性的军转民重大成果和产品集中亮相北京农业展览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许达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上,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首次评选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产业先锋奖”和“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奖”结果揭晓。其中,中核集团中国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华龙一号”获得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技术创新奖,利用秦山三期坎杜重水堆生产钴60技术研发及产业化、10MeV/20kW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中国实验快堆、CF3燃料组件、CO2和O2地浸采铀工艺技术与工程应用等5项成果分别获得产业先锋提名奖、技术创新提名奖。
许达哲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多措并举,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军工行业实现了从单一军品结构向军民品复合结构的战略性转变,国防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迅速,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不断加深;行业壁垒逐步打破,开放发展、融合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显现;优质产能和高端装备稳步“走出去”,实现政治、经济、外交等多重效益;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
对于未来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许达哲说,国防科技工业是天然的军民融合载体,是军民融合最重要的领域,必须坚持寓军于民的正确方向,植根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融入国家“大安全、大防务”体系中,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中,着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国防科技工业要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需求对接;推动军工开放,吸纳全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促进军民科技相互支撑和转化,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助力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军工辐射带动作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走出去”。
此次展览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首次举办军民融合主题展览,也是全部军工集团公司首次以集团整体形象对外展示。此次展览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近年来同类展览中的最大规模。展期为10天,参展项目涵盖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等多个产业,突出了各军工行业的特色优势。
中核集团展台位于军民融合成果展展馆左侧第一家,通过先进核动力研发成果、核燃料循环成果、核安全成果、核技术应用成果、反应堆家谱等专题,以实物、模型、视频、展板、互动平台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了集团公司军民融合成果60多项,充分彰显了集团公司作为国防安全的主力军、青山绿水的守护神、清洁能源的国家队、军民融合的践行者的综合形象。
此次展览由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11家军工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协办,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