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核电首页» 会议会展» 正文

【中国铀资源新图景1】“三大战略”助力 铀资源开发新突破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发表于:2016-01-06 | 来源:《中国核工业》杂志

在2015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中核集团公司主办了“铀论坛”。“铀论坛”上,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北京化冶研究院、中核通辽铀业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的代表做了主旨发言。这些发言,充分展现了近些年来我国在铀资源突破及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对未来我国铀资源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面对来自核能快速发展和我国铀资源禀赋条件的两大挑战,作为铀资源发展的主力军,中核集团将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铀矿大基地建设”和“走出去”三大战略,到2020 年初步建成四个具备千吨级产能的示范性铀矿山,为我国核能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本期专题特聚焦我国铀资源的突破与科技创新成果,以期让读者对我国铀资源发展及战略有全景了解。

核能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天然铀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核集团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投资多元化、开采专业化”的原则,积极吸纳国内外战略合作者,加快构建天然铀开发的战略合作平台、多元投资平台、利益联结平台,并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加快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新型绿色铀矿山建设,为我国核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铀资源是核工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过60 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完整的铀资源勘查采冶技术体系和工业布局,有效地保障了不同时期我国核军工和核能产业发展对铀资源的需求。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核集团在铀资源勘查开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面对未来,中核集团将继续大力助推核能发展,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铀矿大基地、‘走出去’开展互利共赢合作”的三大战略。

最新重大进展和突破

  铀矿勘查不断取得新突破。2000 年以来,中核集团新发现和探明了一批大型和特大型铀矿床,砂岩型铀矿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实现重要创新和发展,铀矿勘查全面进入了500~1500 米深度的“第二找矿空间”。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铀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在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松辽、巴音戈壁等盆地新形成了6 个大型铀矿资源基地,特别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成为了我国首个10 万吨级的铀资源基地。南方铀矿找矿攻深找盲技术明显提升,在江西相山、粤北诸广南部、下庄、桂北苗儿山等老矿田深部和外围找矿成果显著。新区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新疆、内蒙等地区新发现了一批有矿产地。全国铀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由以南方为主转变为南北方并举的新格局。

  国内天然铀产能显著提高。中核集团自主研发出以CO2+O2地浸工艺为标志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采铀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工业应用,北方砂岩型铀矿床开发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新疆基地即将建成我国首个千吨级绿色铀矿山,内蒙基地有的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有的项目已经完成现场扩大试验。地浸采铀产能比例从“十一五”末的27%提升到目前的62%。南方以江西、广东铀矿大基地为重点,在优化存量产能结构的同时,正在推进现役矿山周边重点项目的开发。

新需求与新挑战

  核能快速发展对天然铀提出了新需求。发展核电是确保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是目前全球核电站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 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 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为3000 万千瓦。由此,2020年当年我国核电发电需天然铀11500吨,当年需要消耗铀资源16400 吨,2015到2020 年将累计消耗铀资源76000吨。到2030 年,随着核电站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铀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天然铀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我国铀资源的保障状况是“近期有保障,中期有依托,远期有潜力”。由于铀资源是军民两用战略资源,必须在坚持积极利用国际市场资源的同时,充分做好“立足国内”的工作。在国内,当务之急是尽快建设几个千吨级铀资源开发基地,加快提升国内天然铀产能,根本性改变国内天然铀产能的布局。北方已探明10 多个万吨至数万吨的特大型铀矿床,南方也有个别3 万吨级的铀矿田,建设大型铀资源开发基地的资源条件基本具备。由于铀矿找矿周期较长,探明一个中型以上矿床一般需要10~15 年,必须继续大力加强国内铀矿基础地质及勘查工作,超前跟进部署铀矿床开发前期工艺试验和开发利用技术经济评价等工作。

  中国铀资源特点给勘查和开发带来新挑战。我国特定的地质构造背景决定了铀资源赋存特点是矿床规模偏小、矿石品位偏低、矿石类型复杂、共伴生矿产种类多、综合回收难,面临很多地质理论和勘查开发技术难题的挑战。如:我国在2010 年探明的第一个超大型铀矿床——努和廷铀矿床,储量大、埋藏浅,但是具有顶板软、矿层软和底板软的“三软”特性和矿石物质成分结构复杂等难题,目前开采和水冶提取的技术难度都很大。难题是科技创新的切入点,也是对科技人员的挑战和机遇,必须发挥我们特有的集成优势和体系优势,不断突破理论和技术瓶颈,使巨大的铀资源潜力转变为现实的探明铀资源,直至成为可开发、可经济利用的资源。

  我国已探明铀矿的品位和单个矿床的规模不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等铀资源大国。但铀矿床数量多、类型多、分布广泛、潜在总量大。新一轮全国铀资源“摸家底”工程预测中国大陆铀资源潜在总量超过200 万吨,可供勘查的空白区多,可探明的铀资源量完全有可能超过上述国家。

实施铀资源三大战略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科技投入长效机制,保持科技创新投入的稳步增长,确保重大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和顺利实施。二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技术支撑体系,打造探采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铀资源高效勘查开发科技创新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探索建立成果转化机制和多种方式的回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和产业结合;实行“人才+项目”的总师制和首席专家制培养模式,通过各类研发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坚定不移推进铀矿大基地建设战略。中核集团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核工业建设的需求,以保障天然铀安全、可靠、长期、稳定供应为首任,要切实将国内天然铀产业打造成为国家核工业安全供应的基石以及海外资源开发和国际贸易的经济供应的“压舱石”。坚持“上大限小”、“多探少采”的保护性开发战略,以大基地战略为抓手,做好能力布局的顶层设计,推动铀矿大基地找矿突破和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以新疆、内蒙、江西、广东基地建设为重点,兼顾其他省区,到2020 年,初步建成伊犁、鄂尔多斯、通辽和相山四个具备千吨级产能的绿色环保型示范性铀矿山,使大基地的产能占国内天然铀产能的90%以上,实现我国铀矿大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提高天然铀供应保障能力。

  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推进“一带一路”铀资源合作战略的实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探明的铀资源约占全球探明总量的三分之一,潜在资源也极为丰富,在全球铀资源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捷克、蒙古等国都是世界上著名的产铀国家,我们之间有长期的科技交流和多方面的合作基础,正逢中国核能发展方兴未艾的好时候,中核地矿产业可以依托核能全产业链的合作,将铀资源勘查开发的国际合作探索出广阔前景。

  中核集团可以发挥在地质勘探、矿山开采、选冶加工、科研开发、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等体系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推进区域内铀资源的勘查和开发。首先是巩固既有合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同传统铀资源大国的合作与交流。二是与国内其他大型企业合作,探索成立海外铀资源勘探开发基金,拓展铀资源勘查开发合作区域,共同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铀资源风险勘查。三是加强与海外企业合作,加快铀资源合作平台和互联互通的建设,开展多种方式、多种模式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作者系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副主任、总工程师)

[ 文章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exhibit/ 转载请注明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