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新一轮
核电建设高峰已经开启之时,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推动国家核电资产上市以获得充足发展资金的意义不言而喻。
2015年12月31日,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00735.HK,以下简称“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国家电投签订谅解备忘录,拟以不低于0.57元的每股价格,向国家电投子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或中国电力新能源发行股份,用于购买国家核电技术全部核电资产及业务。
国家电投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电投”)与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以下简称“国家核电”)合并而成。前者手握国内仅有三张核电运营牌照之一,但缺乏核电技术研发、建设、运营方面经验,“牌照沉睡了多年”;后者拥有核心技术但苦于没有核电运营牌照,难以分羹核电建设的丰厚利润。
借壳上市
推动核电业务整合并赴港借壳上市,成为了国家电投抗衡中国两大核电巨头中国核工业集团(中核)和中广核集团(中广核)的最佳出路。
此前,中核和中广核电力已经分别于2015年6月10日和2014年12月10日在内地和香港上市。
事实上,国家电投成立后,就一直谋求将旗下国家核电的核电资产上市,以借助资本市场平台获得快速发展。早在2015年6月份,国家电投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炳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就曾明确表示,将采用借用原中电投现有上市公司或者直接上市的办法,快速推进核电资产上市。
相较于独立上市,借壳无疑是“起步就慢了半拍”的国家核电实现“快速”上市的最佳途径。此前舆论普遍认为,若国家核电资产注入中电投上市公司,中电投旗下的上海电力成为核电资产整合平台的可能性最大。
而作为中电投旗下唯一新能源上市公司平台,中国电力新能源此番被“意外”选中,或正是缘于其港股的身份。“相对于A股借壳上市,香港的融资环境与融资政策方面均具备较大优势。”中研普华李湖分析认为,国家核电选择在港交所上市,或许更在于加快国际化步伐。
记者获悉,国家电投专业化从事海外项目开发、投资和运营业务的独资子公司——国家电投海外投资发展公司已在广东横琴成立。根据国家电投人力资源部海外公司筹备组招聘公告,海外公司是国家电投实施“一带一路”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引领海外业务发展的平台。
不过,由于交易细节未定,资产重组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依旧存在。“国家核电待注入的核电资产达 520 亿元,而中国电力新能源现在的市值仅为 74 亿港元,公司经营的发电资产和装机量规模将发生巨大变化。”兴业证券高级分析师鲁衡军表示,公告中谅解备忘录称未来将通过增发股份或者现金代价进行支付,“因为欲注入的核电资产体量太大,预计主要支付代价为增发股份,小部分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
分羹千亿核电市场
国家电投由中电投与国家核电通过“互补式婚姻”合并而来,以整体资产超过7000亿元的体量获得了与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抗衡的最重要力量。
截至2015年12月,国家电投拥有2.5吉瓦的权益装机容量,市占率9.3%;根据其在建
核电站及投产规划来看,未来三年装机复合增速42%,位于三大核电集团之首。
公开信息显示,国家电投是我国三大核电开发建设运营商之一,具有核电研发、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管理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拥有第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控股运行或在建辽宁红沿河、山东海阳、山东荣成CAP1400示范工程等核电站,拥有一批沿海和内陆储备厂址。
而合并成立国家电投之前,国家核电与中电投在核电竞争中可谓各有苦衷。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分析指出,在国内核电企业中,国家核电的资历最浅,仅仅是一家技术公司,没有建设队伍,更重要的是没有核电牌照,缺失了分享核电利润最为丰厚的核电站运营环节;而中电投还是传统电力公司,虽有核电运营资质,手握国内仅有三张核电运营牌照中的一张,但短板也很明显:缺乏核电技术研发、建设、运营方面经验,长期以来只能以参股或等比例控股的形式,与中核或中广核合作开发核电项目。
“资产重组必将有力促进中电新能源做大、做强、做优。”近日,王炳华在公司董事会上明确表示,“未来,国家电投将着力把中电新能源打造成资本市场上以完整核电产业链为主、多电源结构协同发展的清洁能源集团。”
“核电资产证券化彰显国家重启核电的决心,未来将依靠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该产业,催化行业景气度提升。”海通证券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按照“十三五”期间国内平均每年8台机组的审批以及海外2台机组的出口规模来测算,每年的装机规模约10吉瓦。
而有序推动内陆核电站建设,也成为业内专家日益急切的期待。“经国家核安全局评审,多年困扰AP1000的主泵技术问题已经解决,为新上AP1000项目扫清了障碍。”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范必表示。
据初步统计,“十三五”具备开工条件的AP1000厂址有10个,共32台,总装机容量可达4000万千瓦。
上述海通证券分析师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内核电产业平均每年的投资额约1400亿元,其中设备占比60%左右,市场空间840亿元;长期来看因核电经济性可媲美火电机组,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同时随着内陆核电的批准以及一带一路提振出口,预计2020年之后设备市场将超千亿。”(作者:张家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