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核电首页» 国内核电» 正文

国际钍核技术“看上”中国资本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 中国核电网| 发表于:2016-02-24 | 来源:中国能源报

从行波快堆到钍基堆,国际四代核能技术,已经找到中国合作伙伴。

国内A股上市公司首航节能(002665)日前发布公告称,近日与以色列Ben-Dak/GalperinTeam签署在钍基核电堆方面合作的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合作进入钍核联合研发阶段。而且,根据项目投资情况,首航节能占50%,由Ben-Dak/Galperin团队组成的新地平线集团占50%。根据项目进展,后期另行确定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钍核电站。首航节能表示,合作事项若能按照约定的阶段顺利实施,未来有望在钍核电站及相关领域获得突破并占据领先。

首航节能并非国内核电巨头,而是一家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外机构联合研发钍核能源。国内券商称,这是中国资本嫁接海外技术,战略布局钍核领域之举。

钍核技术研发,美国是公认的先行者。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曾启动相关研究,并于1954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建成世界首座钍基工业核电站。进入新世纪,利用钍资源,甚至以钍代铀,被很多国家看成未来民用核能发展的新选择。

据了解,美国、俄罗斯、英国、印度,以色列等国近年均进行不同程度的钍核技术研发。尤其铀资源匮乏的印度,已将钍燃料确定为核电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建成以钍为燃料的先进重水反应堆。我国于上世纪60年代开展钍资源核能利用研究,对钍的资源勘查、采冶回收、燃料循环等方面开展了初步研究工作。但是,就钍堆在核能发展战略中的定位,目前仍不明晰。

但是,随着我国民用核能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加快,钍铀核燃料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加大投入展开相关研发。

据了解,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TMSR)目前已有清晰战略目标,即2020年前,建成世界首个10MW固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和一座2MW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而早在2013年8月,国家能源局就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将“钍基熔盐核能系统技术研究及工程实验专项”列入拟重点推进的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及工程示范专项之一。

此外,国家能源局于2008年提出“以重水堆核电站为突破口进行钍资源的核能利用”。中核集团目前也在积极探索在CANDU重水堆堆上开展钍燃料进堆。

记者此前从秦山核电重水堆科研团队了解到,钍资源工程应用采用与回收铀应用相同的模式,即在新建的先进燃料重水堆(AFCR)实现直接利用回收铀作为燃料时,先将钍燃料入堆做辐照考验,然后再过渡到钍燃料直接利用。

分析人士表示,相比中科院和中核集团的绝对优势和实力,非核企业进入国内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无疑“步履维艰”,更谈不上占先机,但转向海外却能找到机遇。

“核能技术研发是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领域,非核企业要参与,没技术肯定要有充足的资金。”上述人士表示,“国外研究机构与中国企业达成共识,很大程度上是看中这一点。技术和资金对接,联合研发才能实现,互惠双赢。”

首航节能与以色列团队签署的备忘录显示,Ben-Dak/GalperinTeam是由全球知名且具有影响力的钍核专家团队组成,该团队研发出一种目前在全球快速推广钍核发电更行之有效的技术路线,如能顺利推进,对核电行业以及全球能源行业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对于首航节能而言,在钍核电站方面的参与,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其在清洁能源领域布局的具有爆发力的重头戏。

“由于核电技术路线复杂、工业支撑体系庞大,首航节能后续还需要继续通过邀请国内专家团队做技术研讨和经济性评价来评估该项目未来推进的技术难度、收益/风险比等。”上述备忘录提及。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渐成趋势,未来更多社会资本将进入国内核电建设发展。

2014年11月2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曾明确指出,在确保具备核电控股资质主体承担核安全责任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核电项目投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核电设备研制和核电服务领域。

“核电产业链上,目前民企只在设备材料研制和服务领域占据一定比例。”一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核电设计研发和建造运营门槛高,几大核电集团在技术和资金上都不存在困难。但是处于研发阶段的四代技术,有一些目前确实也遇到了资金投入上的问题。”

该专家表示,国内技术与国内资本其实有很多合作机会,联合研发可以尝试。

链接

地球上钍资源量是铀资源的3-4倍,自然界中天然核燃料仅有铀-235一种,但其在天然铀中的含量仅为0.7%。而钍通常以同位素钍-232的形式存在,经中子轰击后,钍-232可转变为易发生裂变反应的核能燃料铀-233。所以,与铀-238 一样,钍-232 也是一种增殖材料。但是,与用铀-238人工转化出的铀-235与钚-239相比,铀-233的中子产额更高,可以据此建立一个效率更高的增殖循环。

[ 文章搜索] [ 加入收藏] [ 告诉好友] [ 打印本文] [ 关闭窗口]

[责任编辑:cp02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所转载的内容,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本文链接:http://np.chinapower.com.cn/news/ 转载请注明


热门图文
编辑推荐
点击排行榜
经营性网站备案 可信网站 网站荣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