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召开在即。近日,记者就“核安保”采访中外核能领域的相关专家。
“核安保”现状不容乐观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表示,核安保的目的是防范恐怖分子获取核材料,保护核材料和核设施不受破坏。具体是指在核材料的使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对盗窃、蓄意破坏、未经授权获取、非法转让等恶意行动采取的预防、探测和响应措施。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仅1993年至2014年间,各国报告了非法持有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质的相关事件400余起,盗窃或丢失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物质事件700余起,其中16起非法持有事件涉及到高浓铀或钚。
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副主任许振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全球核材料、放射性物质的失窃及走私案件屡屡发生,既有恐怖主义组织有意盗窃核材料用于拼凑核武器装置,也因为全球使用放射性物质越来越多,“比如医学领域、工业领域使用放射源,可能在无意间丢失”。
美国能源部部长莫尼兹亦持相同看法。他对记者说,当前全球各地都面临着来自核的威胁。在美国、中国等国家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的努力下,已有全球核安全峰会、推动建设东南亚无核区等一系列进展。
在安全的基础上发展核能
许达哲说,中国已形成包括
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等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了2020年实现运行核电装机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的目标。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运行的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2831万千瓦,在建的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2672万千瓦,在建机组规模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在建规模的近四成。
“60多年来,我国保持了良好的核安保记录,实现了重要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丢’。”许达哲说。他将中国核安保进展概括为四句话:法制建设不断推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政府监管不断加强。
他举例说,已起草《核安保条例》草案并上报国务院审议,发布《核材料衡算与控制视察导则》、《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等一批核安保导则和技术规范。坚持“闭式循环”核燃料发展路线,基本形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此外,中国政府投入数十亿元人民币,用于对已有核设施建设核安保系统。
“我们现在能源供应中的核电比重还相当低。”许达哲说,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每年还将新开工6—8台机组,“要加快核电发展的安全技术水平提升,确保安全、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清洁能源”。
“核安保”需要国际合作
在专家们看来,国际合作是发展全球可持续核安保体系的关键因素。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介绍,中国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保领域全球合作中充分发挥中心作用。其中,中国支持“核安保计划”,推荐了20余名专家参加机构核安保文件制定,累计向机构核安保基金捐款100多万美元,与机构联合培训核安保从业人员1000余人次。
“中国还积极开展核安保双边合作。”王毅韧说,中国与美国在核安保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在核安保示范中心建设、微堆低浓化改造、放射源安保和海关辐射探测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中国还积极同俄罗斯、加拿大、韩国等开展核安保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美两国共同在北京建设的核安保示范中心18日投入运行。“这是世界级的示范中心。”莫尼兹在参观后受访时说,第四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即将召开,他相信两国元首将在峰会期间积极磋商,促成下一步合作。
许振华还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核安保示范中心将为
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铺路搭桥。“通过为新兴国家提供培训、技术服务,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核安保的实力,也有助于了解中国核电技术的经济性、安全性及管理水平。”他说。(作者: 张素 梁晓辉)